在科技浪潮奔涌向前、全球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培育具有创新与实践能力的青少年,是关乎国家未来的重要命题。为弘扬科学家精神,点燃青少年对科学的热爱之火,2025年5月20日下午,由中国科协青少年中心联合重庆市第一实验中学校主办的“传承2025科学家精神报告会”,在重庆市第一实验中学校三乐大礼堂隆重举行。活动特邀黄纬禄院士之女黄道群女士,为1200余名一实学子深情讲述黄纬禄的故事,带领同学们近距离领略老一辈科学家的崇高风范与辉煌成就。
作为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特色活动,“科学家精神报告会”始终以讲述科学家故事为载体,致力于传承科学家精神,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浓厚兴趣与无限热爱。此次活动能顺利开展,离不开重庆市科协科技服务中心、重庆高新区创新服务中心的鼎力支持,各方齐心协力,为活动筑牢根基。
报告会开场,黄道群女士以“一颗初心,点亮科学探索之路”为主题,娓娓道来黄纬禄院士儿时的故事。黄纬禄院士自幼性格沉静,却怀揣着旺盛的好奇心,对周遭事物充满探索欲。童年时,他在玩“竹蜻蜓”时突发奇想,试图将其改造成会飞的炸弹。尽管这一想法未能付诸实践,却在他心中播下了投身航天事业的种子。
黄道群女士细腻生动的讲述,让同学们仿佛穿越时空,亲眼见证儿时的黄纬禄院士迈出科学探索的第一步。这一环节不仅拉近了同学们与科学家的距离,更在他们心中点燃了科学探索的火苗,激发起强烈的兴趣。
在“艰苦奋斗,铸就卓越成就”篇章,黄道群女士详细讲述了黄纬禄院士求学与科研道路上的重重艰辛。从八岁踏入小学,到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央大学电机系,黄纬禄院士的求学之路布满荆棘。初中时,高强度的学习压力曾让他一度萌生退学的念头,是家人的鼓励给予他力量,凭借不服输的劲头,他最终交出了优异答卷。
大学期间,战争的阴霾笼罩,生活条件艰苦,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学习。毕业后进入中央无线电器材厂工作,又遭遇重病险些失去生命。这些磨难非但没有打倒他,反而锤炼出他坚韧不拔的品格。黄道群女士的讲述,让同学们深刻明白,黄纬禄院士每一项卓越成就的背后,都是无数个日夜的艰苦奋斗与对科学的执着坚守。
“爱国情怀,支撑科研之路”将报告会推向高潮。黄道群女士深情讲述黄纬禄院士在导弹研制过程中的动人故事。1949年上海解放,黄纬禄院士看到了国家发展的希望,毅然投身导弹研制事业。面对没有外援的艰难处境,他与同事们凭借着满腔的爱国热忱和对科学的执着,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枚导弹“东风一号”。
爱国情怀贯穿黄纬禄院士的整个科研生涯。在“东风二号”研制期间,粮食短缺,他发明“抗饿新疗法”坚持工作;导弹发射试验时,他顶住巨大压力,攻克技术难题。黄道群女士的讲述,让同学们深切体会到,爱国情怀是黄纬禄院士科研路上的强大动力,更是他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支柱。
互动环节的到来,瞬间点燃全场气氛。同学们踊跃提问,黄道群女士耐心细致地解答。当被问及“第一次听到父亲事迹时的心情”,黄道群女士坦言,在父亲离世后,她才深入了解到许多事迹,虽有难过,但更欣慰能将父亲的故事分享给大家。她强调,父亲的爱国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是支撑他坚守事业的核心力量。
针对青少年如何传承爱国精神,黄道群女士寄语同学们,要将兴趣爱好与事业紧密结合,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享受奋斗的过程。她还分享了父亲“万事不求人”“超强动手能力”等生活点滴对自己的影响,鼓励同学们培养自力更生、独立自主的品质,为国家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报告会尾声,重庆市第一实验中学校程进校助为黄道群女士送上聘书,并合影留念。程进校助在总结发言中表示,黄纬禄院士用毕生的奋斗与奉献,为大家树立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他殷切希望同学们以黄纬禄院士为榜样,勤奋学习、积极进取,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此次活动圆满落下帷幕。
此次“科学家精神报告会”在重庆市第一实验中学校的成功举办意义深远。它不仅让同学们深入了解黄纬禄院士的生平事迹与伟大精神,更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对科学的热爱,点燃了他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通过活动,同学们深刻认识到,科学家精神不仅是科学探索的指路明灯,更是成长路上的重要指引。相信在黄纬禄院士精神的激励下,未来会有更多青少年投身科技事业,为国家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未来,重庆市第一实验中学校将持续开展丰富多样的科普活动,为青少年搭建更多接触科学、了解科学家的优质平台,全力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与创新精神,为国家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图文/任杰 吉虹燕 胡莉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