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下午,由中国科协青少年中心、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重庆市科协宣传文化部、重庆市科协科技服务中心、重庆市院士工作服务中心、重庆市科技青年联合会承办的“传承2025”科学家精神报告会在重庆市育才中学校师陶楼三楼学术报告厅举行。
活动特别邀请到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之女黄峻,为现场学生讲述科学家父亲隐姓埋名三十载、以身许国铸重器的动人事迹。
讲座现场,黄峻老师用温和却坚定的语调,讲述了黄旭华隐姓埋名30年、投身中国核潜艇事业的生命故事。她带领同学们回望20世纪50年代,中国海军几乎“白手起家”,黄旭华毅然响应国家召唤,参与筹建中国第一代核潜艇。他隐去姓名,不告家人,远赴他乡,直至30年后才“归来仍是少年”。
“父亲常说,他这辈子最无悔的选择就是参与核潜艇研制。”黄峻讲到,黄旭华不仅是总设计师,还是亲自下水参与试验的“第一潜者”,只为亲身验证自己设计的潜艇是否安全,“我不上去,谁上去?”一段段沉静而激烈的记忆,把在场学子带进那个充满挑战的年代,也让他们第一次真正体会到“忠诚、执着、朴实”这六个字的分量。
2019年,黄旭华荣获“共和国勋章”。面对国家最高荣誉,他却淡然回应:“这勋章,不只是给我个人的,更属于我们整个核潜艇团队。”黄峻讲述,父亲晚年身体抱恙时,仍坚持整理核潜艇回忆录,唱着《大海啊故乡》和《黄河大合唱》,把对祖国海防的深情化作最后的歌声。他曾将全部奖金捐出,支持科普事业和人才培养,“为国家造舰是一生的使命,而激励后来人,是他余生的选择。”
讲座期间,黄峻不时引用父亲手稿中的话语,让“深潜英雄”的内心世界逐渐清晰,也让同学们在感动中汲取信仰的力量。
讲座尾声,一位学生提问:“我听说黄院士用《论语》管理团队、用算盘算尖端数据。如今AI时代,人文素养还有多重要?”黄峻老师听后十分惊讶,坦言自己也是第一次听说父亲引用《论语》,并借此讲述了核潜艇研制初期“靠算盘算数据”的真实故事——没有计算器,就分组用算盘反复核算,力求精准。“没有马就骑驴,但不能停下脚步。”
在回应AI话题时,黄峻提出“放大镜、显微镜、照妖镜”三镜说:信息时代更要有判断力,用“照妖镜”识别虚假,“放大镜”看清本质,“显微镜”深入思考。她勉励同学们:越在智能时代,越要坚守真实、思辨和责任。
经过长达一个小时的讲述,黄峻以柔和而坚定的声音,为师生们勾勒出一位真正的国家英雄形象——他默默无名,却托起国之重器;他平凡质朴,却胸怀家国大义。正如她所说:“父亲这一生深潜,却始终仰望星空;隐名,却光芒万丈。”
今天的育才校园,静水深流,但已有理想悄然生根。本次报告不仅是一次精神洗礼,更是一次价值引领。黄旭华院士身上所体现的忠诚、担当、坚韧、谦逊等科学家精神,在黄峻娓娓讲述中深入人心。“今天的报告让我们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国家需要,我必赴之’。这份信仰、这份初心,是育才学子未来前行最珍贵的力量源泉。”育才中学副校长刘刚表示。
期待广大青少年朋友,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对探索的兴趣,刻苦学习、努力实践,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致力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图文/重庆市育才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