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9日上午,南岸区初三化学中考复习研讨活动在重庆文德中学校成功举行。本次活动由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主办,旨在深化新课标背景下的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研究,提升全区初三化学中考复习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活动吸引了众多南岸区初中化学教师的积极参与,共同探讨化学教学的创新方法。
活动首先由两位教师带来展示课,分别是重庆市两江新区竹林实验中学校的杨秀婵老师和重庆市綦江中学校的周渝清老师。
杨秀婵老师的课题为《解构衣料化学密码 探秘材料创新之路》。她以AI视频“如果衣服会说话”作为课前导入,展示了各个时代的衣物材料,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她提到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染”,并现场展示了日常生活中的材料和布料,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索材料的化学性质。
在实验环节,学生通过分组实验,将剪碎的保鲜袋和纽扣放在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并观察现象,记录状态是否改变。此外,杨老师还用一套实体消防服进行灼烧实验,展示了中国技术和科技的力量,对学生进行了爱国教育和情感升华。
杨老师的课堂语言温柔,课堂气氛活泼,讲解深入浅出,使得复杂的化学知识变得生动易懂。
周渝清老师的课题为《舌尖上的化学——酸碱盐复习课》。他以一首打油诗引入枇杷,让学生亲自品尝他采摘的枇杷,以此引入主题“酸碱盐的复习”。他通过实时投屏,将学生的实验过程和操作展示到了显示屏上,使得课堂更加直观和互动。
在实验环节,学生使用柠檬酸、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试剂、酚酞溶液、镁条、碳酸钠溶液等进行实验,探究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周老师还用数字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溶液的pH并调控,同时绘制实时图像,用于判断校园是否适合种植枇杷树。
周老师的课堂主线思路清晰:品枇杷-识枇杷-种枇杷-议枇杷,语言幽默风趣,使得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化学知识。
张老师分享了《九年级质量检测化学试题分析及中考复习策略》。她的分享内容包括核心素养与试题对应、试题全面分析、本校复习方法和节奏。张老师详细分析了试题的核心素养覆盖全面性、大概念统领与跨学科整合、学习主题与课程标准内容契合度高、学业质量水平梯度设计分层清晰等方面。她还分享了本校的复习方法和节奏,为在场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备考经验和策略。
最后,区教研员钱老师对整个活动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和点评。钱老师高度评价了两位老师的充分准备和精彩表现,认为杨老师在科普方面的工作做得非常出色,而周老师则打破了传统复习课的模式,使得课堂充满了趣味和活力。钱老师鼓励在场的所有老师积极思考和设计日常课程,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张老师分享的基础上,钱老师进一步强调了对课程标准的深入研读的重要性,指出这是把握教学方向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钱老师还提到,中考命题将会保持稳定,这为老师们提供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复习重点。他提醒老师们要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以及如何在教学中实现跨学科的整合,以适应教育改革的趋势。通过这样的教研活动,教师们能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为提升南岸区的教育质量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次活动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也为初三化学中考复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展示课和试题分析,教师们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如何科学备考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南岸区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也为南岸区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南岸区将继续加强教育研究,推动教育创新,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而努力。
(文图/廖林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