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庆教育 > 特别推荐 >

重庆市育才中学举办第七届“行知学术月”初中校区AI赋能课堂评比展示活动

来源: | 作者: | 时间: 2025-05-20 | 责编: 常晓姣

在教育改革浪潮奔涌向前的当下,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成为提升教育质量、创新教学模式的关键路径。2025年5月14日上午,重庆市育才中学第七届“行知学术月”初中校区AI赋能课堂进化评比展示活动在谢家湾校区师陶楼3楼学术报告厅举行。

重庆市教科院理科教研中心主任、正高级教师、物理教研员阮享彬,重庆市九龙坡区语文教研员何生宏、英语教研员谢安群,重庆市高新区数学教研员龚圣龙,九龙坡区人工智能研修坊坊主、重庆市育才中学信息科技教研组副组长沈菊颖等专家担任此次活动评审。

来自重庆市育才中学校初中各校区教师及重庆育才实验学校、重庆行知育才学校、重庆行远育才学校、重庆高新育才学校、重庆丰都育才学校、重庆城口育才学校、重庆明诚育才学校、重庆谢家湾学校等联盟校教师代表共计6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重庆市教科院教研所理科教研中心主任阮享彬老师对此次活动给予高度评价。阮主任指出,AI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更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同时,阮主任也针对课程细节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对如进一步优化AI与教学内容的融合度、加强对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指导等方面给予专业引领,给与会老师带来深刻的启发与思考。

经过专家评审,赵清平老师荣获第七届“行知学术月”初中校区AI赋能课堂进化评比展示活动特等奖,周芳敏老师、何莹老师和刘龙爽老师荣获一等奖。重庆市育才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刘雅林为此次AI赋能课堂进化评比展示活动中获奖的教师颁奖表彰并合影留念。

周芳敏老师巧妙引入AI对话伙伴,让学生们与AI展开日常交流。从谈论天气、周末计划,到分享兴趣爱好,学生们在与AI的互动中,大胆开口说英语。课堂上,周老师适时指导,帮助学生纠正发音和语法错误。AI提供的丰富且准确的反馈,也让学生们了解到地道的英语表达。通过与AI的对话,学生们不仅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还提升了听力理解水平,原本略显羞涩的课堂氛围变得热烈而活跃。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分享与AI交流的有趣经历,进一步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赵清平老师为初二学生带来了数学课题《25.3用频率估计概率》。赵老师借助AI模拟抛硬币实验,引导学生探索概率的世界。随着AI程序中硬币一次次虚拟抛起、落下,屏幕上正反面出现的结果实时记录并统计。学生们专注观察数据变化,从最初模拟次数较少时频率的大幅波动,到随着次数增加逐渐趋近理论概率,这一过程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到概率的神奇。在赵老师的组织下,学生分组亲自操作AI模拟,记录分析数据,深入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这种AI模拟实验的教学方式,将抽象的概率知识变得具体可感,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

何莹老师利用AI带领初二学生走进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春日诗会。何老师先展示优秀拼贴诗作品,讲解创作技巧,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随后,学生们在教室里忙碌起来,他们从收集的书籍、报刊中寻找与春天相关的字词、语句,进行创意拼贴。不一会儿,充满想象力的作品纷纷诞生。有的学生用灵动的文字描绘出春日的繁花似锦,有的抒发了对春天的独特感悟。在分享环节,学生们声情并茂地朗诵自己的作品,何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欣赏、点评,课堂上洋溢着浓厚的文学氛围。这堂语文课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更让他们领略到中华语言文字的魅力。

刘龙爽老师利用AI模拟杠杆操作,详细讲解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等概念。通过AI软件,学生们看到杠杆在不同力和力臂条件下的平衡与运动状态变化。在刘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亲自操作AI模拟,调整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改变力臂长度,观察杠杆的反应。这种直观的操作体验,让学生们深刻理解了杠杆平衡条件以及省力、费力杠杆的原理。AI模拟实验突破了传统实验在空间和器材上的限制,为学生们提供了安全、便捷且高效的学习环境。

       最后,重庆育才中学党委副书记魏蓉在总结讲话中强调了在义务教育阶段,准确把握课程方案和标准核心要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AI赋能课堂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它不仅能优化教学过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此次活动深入贯彻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等系列重要文件精神,旨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探索AI赋能课堂的无限可能。活动为教师们搭建了探索创新教学模式的平台,也为学生们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也标志着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道路上迈出坚实一步。相信在AI技术的持续赋能下,重庆市育才中学的教育教学将不断创新发展,遇见更加美好的未来。

(图文/重庆市育才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