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重庆七中校园,春风裹挟着书卷的墨香,也迎来了一场跨越赤道的青春相遇。4月27日至30日,澳大利亚墨尔本慈幼中学(Salesian College)的26名师生跨越山海,与重庆七中教共体师生共同启程“2025中澳友好学校互访”活动。
以文化为舟,以友谊为帆——这场为期四天的旅程,不仅是古筝与袋鼠鼓的对话、武术与橄榄球的共舞,更是一场文明互鉴的青春宣言。
4月27日上午,在重庆七中春晖楼,开营仪式上,重庆七中党委书记刘婷婷以诗意的语言致欢迎辞:“愿嘉陵江的月光照亮墨尔本的港湾,让每一次互动都成为友谊的密码。”随后,中澳学子共同见证了一场“东方美学”的盛宴:新疆民歌作为欢迎的使者,古筝合奏展现了中国民乐的磅礴。Salesian副校长Klara女士感叹:“这不仅是音乐,更是中国精神的史诗!”
中澳混编小组,以紫甘蓝为媒、扎染为介,以科学为笔、艺术为墨,友谊之书在手中绽放。
在通用技术课堂里,双方学生合作完成六棒鲁班锁,用简单的笔尺,精巧的切扣解开鲁班锁千年智慧。
魅力中华武术课堂:从抱拳礼到示范弓步、马步等基础动作,专业武术老师悉心指导,澳大利亚学生们认真模仿,努力掌握动作要领。尽管动作起初稍显生疏,但他们热情高涨。
食堂变身美食实验室:东川学子教澳洲同学包抄手、饺子和粽子,澳方少年乐此不疲地享受手指、舌尖上的美味跳动。
运动场上多国语言迸发:足球、篮球、乒乓球,奔跑中上演“南半球VS北半球”战术对决,青春的热血和汗水在中澳之间传递。
沙滨校区艺术觉醒:4月28日,澳洲少年们走进重庆七中沙滨学校,开启艺术体验之旅。他们在动感的霹雳舞中感受青春活力,与中国学生合奏葫芦丝,亲手绘制、放飞自创风筝。多元艺术形式激发创作灵感,中澳学子文化交融,共同编织起充满创意与欢乐的美好记忆。
餐桌礼仪风:七中学生带澳方穿越3000年筷子史,游戏环节用筷子夹弹珠,感受手脑协同的力量,相互介绍的餐桌礼仪,让东方箸尖的优雅遇见澳洲刀叉的率性。
跨文化数学课堂:澳大利亚教师走进重庆七中八年级课堂,为同学们带来一堂充满异国特色的数学课。课堂上,澳洲教师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易懂的生活场景,带领学生探索数学奥秘。
剪纸元宇宙:一支笔、一把剪刀、一张红纸,中澳学子共同剪出了中国结、熊猫。
音乐合奏曲:音乐课堂上,学生们自选各种传统乐器,中澳双方合奏演唱《太阳出来喜洋洋》,一抒心中的喜悦和友谊共存的快乐。
飞盘同心圆:中澳混编队展开飞盘竞技,规则简单却考验默契。
迎宾礼遇:签名墙上的文明年轮,重庆七中实验中学校巨型KT板化身“文化年轮”,澳方师生用英文签下姓名,中方学生以毛笔题写祝福,交织成水墨与拉丁字母的共生画卷。
环保艺术觉醒:垃圾变身文明信使,中澳师生共同参观环保艺术展,澳洲同学惊叹“中国少年的环保想象力堪比漫威英雄”。参观结束后,双方学生开展创意实践。澳方学生运用扎染蓝印花布制作文化体恤衫,七中学子则用回收电路板拼贴出澳洲地图。这些承载着环保理念与友谊的作品,将持续传递绿色与友好的双重价值。
故事星球:口述史里的文明密码,中国学生讲述《花木兰》《夸父逐日》两个中国故事,澳洲同学分享了《彩虹蛇创世神话》,揭示原住民对自然秩序的敬畏,双方分享的校园生活让彼此走得更近。
在结营仪式上,重庆七中党委书记刘婷婷指出,重庆七中教共体将持续秉持开放理念,着力搭建国际教育交流平台。她强调,期待与澳大利亚慈幼中学(Salesian College)深化合作,推动教育资源共享与文化互通。慈幼中学副校长 Klara女士对此回应,希望通过常态化的交流,为中澳学子创造更多文化互鉴机会,以教育合作为纽带,让两校搭建的“友谊之桥”联通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促进多元文化的理解与共融。
活动尾声,中澳两校学生互致祝福,传递跨越国界的友好情谊。双方共同期许“中澳友谊之树常青”,并表示将珍藏这份交流中建立的珍贵情谊。他们表示,未来愿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以青年视角搭建连接世界的桥梁,推动多元文化的理解与交融。
最后,中澳友好学校互赠礼物。
教育无国界,少年即未来。活动告一段落并不意味着交流结束,而是学校“合古今中外为师”的新起点。重庆七中教共体将继续以开放之姿,架设更多“理解之桥”,让不同文明的星火,在年轻的心田燎原。
(图文/重庆七中(重庆大学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