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种沉淀,更是一种觉醒。非遗,不应该被供奉在展柜里,而应在孩子的双手与心灵中接力延续。为深化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重庆市北碚区锦林小学校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匠心传承乐耕甜艺”非遗文化研学实践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互动式探究,引导学生从非遗技艺中感悟文化根脉,在实践行动中锤炼品格,实现知识拓展、能力提升、价值塑造的多元育人目标。
当指尖触摸泛黄的古纸,当亲手抄起第一张花草纸,孩子们完成了一场跨越两千年的文明对话。孩子们全身心投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怀抱,体验古法造纸,收获知识与快乐。
五谷粮食画艺术起于唐,盛于清,寓意着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景。孩子们认真的制作着五谷画,乐在其中,体会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一千六百年前,陶渊明用诗句定格了农耕文明的质朴诗意;今日,锦林小学一年级学子们在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浪潮中,开启了一场农耕文化体验课程,重塑中华文明的生命根系。
糖葫芦源于南宋时期,传入民间后,百姓用竹签将其串起来吃,很像一个个小葫芦,加上葫芦与“福禄”二字音似,故而得名“冰糖葫芦”。冰糖葫芦作为中国传统小吃之一,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和情感传承。它代表着喜庆、团圆和幸福,给人们带来祝福和吉祥。
制作冰糖葫芦的过程是一种非常有趣的体验,孩子们不仅体验到动手实践的快乐,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国粹脸谱艺术,作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同学们的目光。
绘画脸谱课程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自由创作的平台,孩子们纷纷拿起了画笔,发挥着想象力和创造力,绘制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独具特色的脸谱作品,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非遗文化。
文化的传承,从来不是说教,而是靠真实体验。这场“行走的思政课”,不仅是一次非遗文化的深度体验,更是一颗颗文化自信的种子在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建立起对中华文明的深层认同。锦林小学将带领更多的锦林学子们走进非遗、守护传统文化,让千年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图文/徐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