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庆教育 > 特别推荐 >

重庆七中(重庆大学附中)荣膺重庆市首批文化德育研究试点学校

来源: | 作者: | 时间: 2025-04-21 | 责编: 常晓姣

4月18日,在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举办的重庆市第二届文化德育论坛上,重庆七中(重庆大学附中)获“重庆市首批文化德育研究试点学校”授牌(全市仅15所学校入选)。这是对学校深厚文化底蕴与德育成果的认可,也为学校在新起点上继续探索德育创新注入了动力。

267年弦歌不辍,奠定了学校以文化人的根基。重庆七中肇始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兴办的东川书院,作为重庆地区最早的书院之一,东川书院的设立拉开了七中悠久办学历史的序幕。此后学校历经四次迁址、九易校名,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书院时期传承下来的治学精神与人文底蕴始终薪火相传。两个半世纪的文脉绵延不绝,孕育独具特色的“书院文化”。“问道”“讲学”“修身”“践履”的书院文化滋养着一代代东川人。这份文化财富就像参天大树之根,深深扎进了七中校园的土壤,为师生提供源源不断的滋养。

文化之根孕育出精神之魂。重庆七中在悠久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三大传统。其中,“光荣的革命传统”尤为瞩目——它所承载的正是尊严思想的恒久薪火。回望历史长河,无论是辛亥革命时期杨沧白、张培爵等先贤在此酝酿春雷,还是民国初东川学子在足球场上赤脚战胜前来挑战的英国水兵,每一段史话都镌刻着不屈不挠的民族尊严和炽热的爱国情怀。这些可歌可泣的故事早已融入东川人的精神血脉,成为代代传承的宝贵财富,也奠定了学校“尊严教育”的精神基石。

在悠久书院传统与当代教育实践的交汇中,学校秉持“为未来育人,育未来有用之人”的办学理念,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着力构建兼具人文底蕴与时代特征的“三自”课程体系。课堂内外,学生既能沉浸于科技前沿的探索,也能徜徉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审美情趣与创新能力在学生成长中相互交融,勾勒出学生面向未来的自信与从容。文化传承与未来发展交相辉映,共同编织出重庆七中薪火相传的生动教育脉络。

以文化人,最终要落脚于人的幸福成长。学校致力于在深厚传统文化底蕴与现代校园文化融合的基础上,培育学生积极、乐观、从容的人格气质。从经典诵读到人文雅集,从师生共读到心灵对话,文化的温度浸润着师生的每一次互动,让学生在细水长流的日常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成长的幸福,铺陈出学生通往幸福人生的温暖之径。

荣誉既至,征程新启。重庆七中正在这“根”“魂”“脉”“径”相融合的文化德育之路上阔步前行。未来,学校将不断探索创新,让教育更有温度、让生命更有厚度,让每一位东川学子都能在七中这片沃土上沐浴文化之光、享受幸福成长。在以文化人、润泽生命的道路上,重庆七中正书写着立德树人的崭新篇章。

(图文/重庆七中(重庆大学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