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新芒,给文字世界点一盏新灯。近日,由重庆市青少年作家协会发起主办的文学新芒计划·作家进校行暨重庆市青少年文学院两江中学校分院成立仪式,在重庆市两江中学校体艺馆盛大举行。近千名学校师生,全程见证了这一青少年文学的校园历史性时刻。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鲁迅文学奖、人民文学奖等得主周晓枫女士受邀来到校园,现场带来《语文与文学》主题演讲。
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文艺也负有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等多部门也曾联合发文,明确提出创新利用阵地服务资源、推动优质服务进校园、推进“文教合作”机制等要求。去年10月,重庆市青少年作家协会成立,重庆市两江中学校有幸成为首批基地校。学校持续加强与协会合作,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活力,也为学生提供了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机会。今年,学校也率先组建成立校级青少年文学院,二十名学子成为首批学员。
学校党委书记郑睿作为协会聘任的文心智库专家,在致辞中表示,写作不是枯燥的任务,而是记录生活、表达情感、传递价值的窗口,并向同学们提出三点希望:做热爱阅读的“追光者”,做勤于思考的“有心人”,做敢于表达的“行动派”。
“我们愿化作那股和煦的春风,为如新苗般的文学少年送去温暖与启迪”,重庆青少作协党支部书记、副主席陈新高度评价了学校的校园文学氛围、文学气质和文学作为,并代表协会正式授牌“重庆市青少年文学院重庆市两江中学校分院”,两江中学校长刘乾明代表学校接牌。
让学生站在校园文化的最中央。学员代表蒲思雨则妙语连珠,“文学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慢生活一方书桌、一缕墨香的宁静与惬意,更是横向的生命厚度的拓展”。
语文与文学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压轴的校园文学演讲,主讲嘉宾是知名作家周晓枫,因出版散文集《上帝的隐语》《鸟群》《斑纹》等而为人熟知的她,获得过鲁迅文学奖、十月文学奖、人民文学奖、冰心散文奖等多个大奖,还曾担任张艺谋电影《三枪》、《金陵十三钗》、《山楂树》、《归来》的文学策划,但很少人知道她高考时还拿过作文满分。
她透露说,当小学老师第一次在课堂上公开朗诵她的作文时,自己内心就有了“以后要当一个作家”的梦想;初中老师在语文课上让她们走出课堂打雪仗并要求事后记录下感受,“原来语文课还可以这样上”。最终如愿以偿从语文学科走向文学大道的她,在现场给高中的孩子们幸福地分享,“当作家真的是太爽了”。而两江学子们关于悲剧和喜剧的创作区别、议论文究竟算不算文学等相关问题的踊跃提问,也让周晓枫现场慨言,“这所中学的孩子太了不起了”。
“语文与文学”,学校和作家是开题人,最终的答卷人终究还是少年。陈新表示,“引导少年之笔向上向善,这便是文学新芒计划及作家进校行的意义所在。”
(图文/何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