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庆教育 > 中小学 >

重庆科学城石板中学校:备考路上不迷茫,讲台传来“必胜”章

来源: | 作者: | 时间: 2025-04-18 | 责编: 常晓姣

时光荏苒,距离中考的冲锋号已然近在耳畔。重庆科学城石板中学校初三的教室里,笔尖划过试卷的沙沙声、错题本上反复修正的痕迹、课表上密密麻麻的倒计时,都在诉说着这场青春之战的紧张与热烈。

在这个分秒必争的关键节点,校园里总有一束光默默照亮着备考之路——4月16日,一场聚焦道德与法治辨析题的专项复习课重磅开讲!作为中考中最能考查思维深度的拉分题型,辨析题向来是初三学子的心头难题。而走上讲台的引路人——赵彩云校长,早已带着多年深耕学科的经验,将这堂复习课打磨成一把思维手术刀,精准剖开辨析题的答题逻辑。

课堂伊始,赵校长与同学们一同分析了近期模拟卷中的高频出错题——辨析题。并提炼出三大共性问题:非黑即白式判断、知识点堆砌式分析和口语化表述失规范。当同学们在自己的试卷上找到对应的错误印记时,备考的迷茫感正悄然转化为靶向突破的清晰感。

针对辨析题:判断—分析—总结的核心逻辑,课堂进入方法论建模环节。以时政热点文化——《哪吒2》为例,赵校长现场演示如何从热点—考点—题型层层递进。

从“点击热点·明晰考点”到“明晰考点·联系知识”再到“直击热点·链接题型”,赵校长以《哪吒2》成功的原因、《哪吒2》的影响和面向未来的挑战三段背景素材,先让学生小组讨论:这些热点内容涉及到哪些所学知识?再用考点思维导图将知识关联,最后针对题干的观点,现场拆解辨点。将材料转变为试题,让学生从“广”的知识点“聚”到相应的考点,“用”在对应的题型上,让学生们明白原来看似灵活的辨析题,内核始终是教材核心观点的排列组合。

讲台上的答题公式是否真的接地气?课堂现场变身实战考场。让学生定时完成,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现场评分,然后展示教师答案,让同学们明白自己的回答与教师的回答之间有什么差距,给予学生一个参考范本,最后对照答案进行自查,让学生明白原来令自己头疼的题目,本质是有章可循的逻辑。

课末,课件上早已列满了“干货”,本节课赵校长带着同学们一起总结出了答题的技巧,即:审设问·明题意——明确设问的结构;读材料·联考点——分析材料的结构;重书写·规范答——组织结构化答案。让学生明白答题的重点是“融”,将材料和知识点融合在一起。

道德与法治的复习从不是机械背诵,而是用教材观点解码生活现象的思维训练。这堂聚焦辨析题的复习课,与其说是传授答题技巧,不如说是在搭建一座从知识到能力的桥梁——当同学们学会用辩证思维看待《哪吒2》改编等文化现象,用文化创新的视角分析热点争议,收获的不仅是试卷上的分数,更是终身受用的理性思考力。

备考路上,每一道错题都是成长的印记,每一次方法的迭代都是向梦想的靠近。愿这堂干货满满的复习课,能让同学们在道德与法治的考场上,自信写下辨正误、析逻辑、结真理的漂亮答卷——毕竟,真正的高分,始于对思考的尊重与热爱。

(图文/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