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日的暖阳下,重庆市沙坪坝区第一实验小学与中梁实验小学的孩子们迎来了一场特别的生命之约——“一起等花开”生命科学观察活动。两校师生以板蓝根为纽带,携手开启了一段关于成长、合作与探索的奇妙旅程。
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为什么有的很快发芽,有的不发芽?”“叶子发黄了怎么办?”两校科学老师提前收集了孩子们的疑问,这些问题不仅关乎种植技巧,更折射出他们对自然规律的好奇与探究欲。
活动在中梁实验小学正式拉开帷幕。孩子们带着自己种植的板蓝根围坐一堂,交换观察彼此的成果。有人发现对方的土壤更松软,有人惊叹另一株的叶片更肥厚,叽叽喳喳的讨论声中,科学的火花悄然迸发。
随后,植物专家魏老师带来了一场趣味横生的讲座。面对孩子们抛出的“灵魂拷问”,他化繁为简,用生活化的语言讲解板蓝根的生长密码:“光照像吃饭,太多会‘撑’,太少会‘饿’”“土壤的肥力就像人的营养,需要均衡搭配”。他还展示了如何用蒜水防治蚜虫、用竹签判断土壤湿度等“小妙招”,引得孩子们连连惊叹。一位学生感慨:“原来种花不只是浇水,还要当‘植物医生’!”
活动的重头戏是两校科学老师共同设计的“生命科学课”。课堂上,板蓝根不再是课本上的插图,而是真实的案例。孩子们分组讨论“如何设计最佳生长方案”,有的提出“用不同颜色的光照射对比”,有的建议“记录每天的温度变化”。老师们则化身“引导者”,鼓励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猜想,并现场解答疑惑。
最令人感动的是课堂上的合作氛围。来自两校的孩子打破陌生感,互相分享记录本上的数据,争论哪种方法更科学。“我们组觉得应该减少浇水次数!”“但土壤干了怎么办?”这样的思辨与协作,让知识不再是单向传授,而是通过实践与对话自然生长。
活动尾声,孩子们捧着各自的板蓝根合影,笑容中满是成就感。一位中梁实验小学的学生说:“我以前觉得科学课就是背书,但现在发现它就在身边!”第一实验小学的老师也感慨:“两校的合作让教育资源流动起来,孩子们看到了更广阔的学习方式。”
这场“一起等花开”的活动,不仅让板蓝根在春天发芽,更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三颗珍贵的种子:一颗是科学的求真精神,教会他们用观察与实验寻找答案;一颗是合作的包容心态,让他们懂得交流与分享的力量;一颗是对生命的敬畏,在等待花开的过程中,学会耐心与责任。
教育,从来不止于课堂。当孩子们一起蹲下身观察泥土中的嫩芽,当两校师生一起因共同的目标携手前行,教育的意义便在这片春日的土壤中悄然绽放。未来,期待更多这样的“教共体”实践,让知识的边界在合作中延伸,让成长的故事在探索中续写。
(图文/覃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