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庆教育 > 中小学 >

重庆市兼善中学访学四川省绵阳外国语学校

来源: | 作者: | 时间: 2025-04-01 | 责编: 常晓姣

为深入贯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部署,深化绵碚合作,推进川渝教育协同发展,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3月27日-28日,重庆市兼善中学开展了以“深化名校联盟·共促育人质量”为主题的2025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暨名校联盟友好交流活动。

3月27日,兼善中学优质教育集团的老师们深入绵阳外国语学校,对话交流、共享教育智慧,同课异构、碰撞思想火花,课堂观摩,探究教学变革。

在绵阳外国语学校伴山礼堂,两校开展专题交流。重庆市北碚区委教育工委委员、区教委总督学彭建立,绵阳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政府教育督导团总督学李小宏,重庆市兼善中学党委书记潘松,四川省绵阳外国语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漆高明,兼善中学优质教育集团的领导和老师们出席活动。

漆书记以“校园文化培育路径探索”为主题介绍了绵外的办学理念与办学成果。漆书记围绕绵外“伴山文化”体系,从“和美、仁爱、俊雅、卓越”等方面为“伴山文化”述义,以“伴山文化”塑学校之魂,浸润绵外师生。同时,漆书记还以“四梁八柱”建设介绍绵外三年行动计划,以“一核·两类·四系列·八课程”介绍绵外综合育人课堂体系。

绵外信息中心副主任杨名建,以“AI+教育的创新实践”为主题,从“对人工智能智能教育的认识、人工智能的绵外探索、面临的挑战和对策”三个方面介绍了绵外在智慧校园建设和校园智能体“伴仔数字人”、绵外教师集成学具“伴山智盒”开发等方面的探索、实践和成果。

来自绵阳外国语学校的王欢老师和重庆市兼善中学的陈子明老师以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社会环境与人物命运”为研讨主题,通过同课异构、评课交流等形式,推动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落地实践。

绵阳外国语学校的王欢老师立足单元整体,从《祝福》入手,整合多篇经典文本。围绕“人物命运和社会环境共生”的问题,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从社会制度、文化观念、群体心理等维度剖析人物悲剧根源,并以跨时代视角探讨“社会环境与个体命运的现代启示”,凸显思辨性与人文性融合。

重庆市兼善中学的陈子明老师以《祝福》为切入点,围绕“社会环境与人物命运的逻辑关联”设计任务链。通过“明确社会环境—环境对命运的影响—命运走向微写作”三环节,引导学生从文本细节中提炼社会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塑造作用,深化学生对“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理解。

课后,兼善中学党委书记、正高级教师潘松从语文核心素养四个维度展开深度评析。肯定两堂课通过“文本细读+任务输出”强化语言实践,建议进一步关注学生表达的逻辑性与批判性。同时建议教学中渗透“社会环境变迁中的文化反思”,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与价值观。

兼善优质教育集团的老师们,分学科深入绵外课堂,观摩、学习绵外老师们在教育变革背景下的教学变革实践,与绵外老师们探究教学策略,分享教学心得,共促教育发展。

活动前,在漆高明书记的带领下,兼善中学一行先后参观了绵阳外国语学校的校园环境、射击训练中心、击剑运动馆、羽毛球训练馆等。

川渝教育一家亲,携手同行启新程。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浪潮中,两校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持续深化合作内涵,共筑品质教育高地。未来,两校将在干部互派、师资交流、学生互动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探索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为推动区域教育现代化、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贡献教育力量。

(图文/毛键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