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漫卷青苗颤,正是移栽好时节。继成功培育玉米幼苗后,2025年3月27日,重庆市北碚区晏阳初中学组织学生将玉米苗从育苗床移栽至劳动实践基地。从嫩芽萌发到扎根大地,这场"生命的接力"让学子们深切领悟:一颗种子在落地后才会生根发芽,教育同样如此。
晨光熹微中,锄头在春泥间翻飞起舞。周老师现场示范标准松土姿势后,学生们分组展开耕地大比武。初执农具的孩子们虽动作生涩,却在相互指导中渐入佳境:调整握柄角度、掌握深浅节奏、保持行距均匀......伴着此起彼伏的"老师,这样标准吗?"的询问声,原本板结的土壤逐渐舒展成整齐的田垄,细碎的泥土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株距30厘米,穴深15厘米,根系要舒展......"学生们化身"小小农艺师",俯身栽苗力求横纵成线。当嫩绿的玉米苗被轻托入穴时,不少同学屏息凝神,仿佛在进行神圣的生命交接仪式。随着"覆土要压实,但别伤根系"的叮嘱在田间回荡,几百株新苗整齐列队,俨然等待检阅的绿色卫兵。
银色水龙蜿蜒田间,清泉浸润新栽幼苗。水珠在叶尖凝成七彩光晕,沾着泥点的青春脸庞绽放笑靥。"植物喝水也要少量多次"——观察日记里的稚嫩笔迹,印证着劳动实践激发的深度思考。
这场历时一小时的移栽实践,让数百株温室幼苗开启了土地深处的蜕变之旅。当师生与青苗的影子在阳光下渐次拉长,那些沾着泥土的校服口袋里,或许正揣着教育的答案——正如曾欢老师所言:“教育者的使命,就是陪学生把知识的胚芽,一寸寸种进生活的沃土。”
(图文/曾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