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庆教育 > 特别推荐 >

重庆市第一实验中学校召开教育数字化转型暨智慧校园建设推进会

来源: | 作者: | 时间: 2025-03-24 | 责编: 常晓姣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部署,积极响应重庆市打造智慧教育示范高地号召,以技术重构教育生产力,为育人方式变革注入强劲动能,近期,重庆市第一实验中学校举办了以“基于S2C智慧校园3.0-教育赋能”为主题的研讨会。此次会议旨在探讨如何深化和丰富“S2C”的理论和内涵,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和智慧校园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迈向智慧化、现代化的新阶段。学校校级领导和各部门干部及教师代表出席本次研讨会。

会议上,重庆一实校长林松指出,教育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挑战。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智慧校园建设已从设施智能化转向教育模式创新、资源优化配置与学习环境全面智能化的系统重构。当前面临技术融合深度、数据安全治理、个性化教学评估体系构建及教育普惠性保障等关键课题,重庆一实应主动拥抱AI时代,深挖人工智能大模型教育潜能,以智慧校园建设为抓手,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新路径。

林校长表示:“我们希望通过不断深化先进的S2C理论,探讨建设智慧校园3.0版本,工作推动既要高屋建瓴,全盘统筹,做好学校数字化转型和智慧校园建设的顶层架构和设计,又要以师生的需求为起点,以成就师生的幸福感、获得感为目标,探索新一代的智慧化、智能化、价值化的智慧校园的创新实践,为智慧教育及S2C贡献重庆一实案例。”

随后,重庆一实校长助理程进、屈行介绍了教育教学环节方面对于数字化转型和智慧校园建设的迫切需要。过去两年,重庆一实逐步推进一系列智慧校园建设项目,完成网络全域升级、平台矩阵构建及教学资源空间数字化改造,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面对新需求和新技术带来的新机遇,仍需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资源整合。

接着,重庆一实首席信息官聂吉波对学校数字化转型和智慧校园建设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思路做了汇报发言。重庆一实秉承“温馨一实,品质一实”的办学指向,深入学习S2C智慧教育的理论架构,高度重视信息化队伍建设,构建校长领衔、CIO统筹的智慧校园推进机制。围绕“服务生活,助力教学、优化流程、智慧决策”4个维度着力打造高效运作的智慧教育工作平台。按照“顶层设计、深度融合、助力教学,自我迭代”4条路线建设平台组织架构基座、教学应用基座、物联网基座这3大数据基座;服务教学场景、管理场景、生活场景、安全场景4大场景,围绕教师、学生、家长3大主体构建生生、师生、家校、师师、师校和谐共生关系。

一个有生命力、有价值感、有参与感、有效率的智慧校园需要集成智慧,学校数字化转型综合考虑资金、人员、技术、系统、平台、等多个要素,在“软硬并举,服务先行”的建设框架下拟从五个角度实施: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三种思维下的规划);合纵连横,链接资源(深度对接优势资源);自研应用,贴合场景(挖掘需求满足应用);不断迭代,优化升级(持续进化融合迭代);尊师重教,直指源头(重视教师隐形智慧)。

为确保顺利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智慧校园建设,学校坚持以服务为核心,以流程为支撑,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语音识别、视频识别等新技术构建智能教育教学空间,为师生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创新服务,形成可感知、可诊断、可分析、富弹性的新型校园生态。服务的同时倾听师生需要,积极响应需求,形成良性互动。以此为基础,演化到支撑教学,支持创新,变革课堂教学,实现智能硬件集群与软件生态协同发力,为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智慧校园建设提供可复制的校本化实践范式。 

随后,学校发布了未来5年的数字化转型目标。根据规划,重庆一实将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发力:构建全面覆盖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高效协同;建设重庆一实数据中台,汇集和处理学校应用平台的各级数据,支持智慧校园数据安全和应用;成立重庆一实人工智能AI创新中心,探索智能化教学和个性化平台,服务师生。建设基于“价值创造、智慧不灭”的资源中心,打造基于数字孪生和数字人的智能体。还需要推广教室智能化应用,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构建开放共享的教育生态系统,联动家校社各方资源。

为了更好地落实以上目标,会议安排了各个部门对于智慧校园建设的需求调研任务。各部门负责人将深入一线,广泛听取师生意见,收集具体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

最后,与会人员就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并分享了各自的经验和见解。大家凝聚共识:未来3-5年,重庆一实将以数据为脉、科技铸魂、人文塑形,构建“智慧教育新范式”。通过精准化课堂革新、智能化教学评估、生态化家校共育,绘就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新图景。

当技术理性与人文温度在校园共生共长,重庆市第一实验中学校必将成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闪亮航标,见证每一粒种子在智慧土壤中绽放耀眼光芒。

(图文/聂吉波 孙杭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