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风揉碎冬的倦意,重庆市江北区华新实验小学鹿鸣校区"桑田实验室"迎来了一场盛大的生命启蒙礼。以植树节为契,以土地为卷,孩子们稚嫩的手掌触碰大地纹理,在翻涌着青草香的泥土里,完成与自然缔结盟约的神圣仪式。从杂草丛生的荒芜到绿意萌动的沃野,孩子们与土地的深度对话,不仅是农耕文明的沉浸式体验,更是将绿色基因镌刻童心的精神远足。
铁锄划开板结的土壤,惊起蛰伏的草籽。小手穿梭在枯藤蔓草间,将冬日的残章断简仔细归整。汗水在红领巾上晕开盐霜,翻飞的草屑沾满运动鞋边,当最后一片顽固的荆棘在欢呼声中倾倒,阳光终于能完整地拥抱这片待垦的土地。
数把铁锹同时插入大地,碰撞出清越的春之回响。翻卷的泥浪里藏着蚯蚓写就的象形文字,湿润的土腥气裹挟着千年农耕文明的密码。你扶锹我夯土,协作智慧在垄间悄然生长,当板结的土层化作细腻的绒毯,每道掌纹都印刻着"汗滴禾下土"的古老训诫。
嫩绿的桑苗被虔诚捧起,如同捧起易碎的星光。蹲踞的孩童化身大地调色师,扶正、培土、压实,每个动作严谨细致。关于年轮与年岁的讨论在树坑间流转,当最后一方浮土轻覆根须,新绿已在春风里立下成长的军令状。
银亮的水流划出抛物线,在晨光中折射出七色彩虹。孩子们举着浇灌容器,像执掌云雨的微型雷神。甘霖如丝,浸润着沉睡的根系,也浇灌着守护者的担当。水珠滚落叶尖的瞬间,"可持续"的责任意识已然抽枝展叶。
华新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李青春表示:“从拔草到浇灌的完整劳动链,让学生真正理解'春种一粒粟'的深刻含义。这片桑田将成为移动的自然教科书,持续滋养学生的生命观和生态观。”
待秋蝉饮露时,树坑里封存的不仅是泥土记忆——那些触摸过根系的小手,终将在某个盛夏,触碰到比树冠更高的星空。
(图文/江北区华新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