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正浓,农趣正酣。春风拂过校园农场的每一寸土地,嫩绿的芽尖破土而出,各类植物在暖阳下舒展枝叶。这个春天,重庆礼嘉实验小学的“绿动农场”课程再次起航!同学们化身“小小农学家”,通过观察、测量、探究与实践,揭开土壤的奥秘,感受生命的蓬勃力量。
“为什么同一片农场,有的青菜长得高,有的却矮小?”“为什么这块地的叶子更绿?”课程伊始,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农场,细致观察不同地块蔬菜的生长差异。他们用眼睛仔细观察植物的叶片纹理,用铲子挖出土壤,探秘土壤中的“小世界”,用心记下每一株植物的“生长密码”。
“土壤是不是影响蔬菜生长的关键?”通过观察,大家发现:相邻地块的蔬菜长势差异显著。这一现象激发了同学们的探究欲,一个科学小问题由此诞生——“土壤条件如何影响植物生长?”
带着疑问,同学们分组手持专业土质测量仪,化身“土壤侦探”。他们走进不同地块,用仪器测量土壤的肥力、湿度、酸碱度(pH值)。
“原来土壤也有自己的‘身份证’!”长势旺盛的菜地:土壤肥力高、湿度适中、pH值接近中性;生长缓慢的菜地:土壤贫瘠或过干过湿、pH值偏酸/偏碱。“土壤就像植物的‘食堂’,营养不均衡,植物就会‘挑食’或‘挨饿’!”同学们恍然大悟。
发现问题,更要解决问题。结合测量数据,同学们分组讨论,为“亚健康”土壤设计改良方案:比如堆肥发酵厨余垃圾,制作天然有机肥;或者对酸性土壤撒草木灰,碱性土壤添加腐殖质;亦或者在土壤表面覆盖秸秆或落叶,减少水分蒸发。
课程尾声,老师带领同学们走进农场角落的“开花蔬菜区”。平时不起眼的萝卜、油菜竟开出了白色、金黄的花朵!“萝卜的根老了之后就会纤维化,不再适合食用。”在老师的讲解中,同学们增长了科学知识。
从“观察者”到“探索者”,从“提问者”到“行动者”,同学们在泥土的芬芳中感受科学的魅力,体悟生命与自然的联结。
这个春天,学子们继续深耕校园农场,播撒绿色希望,收获成长的美好!
(图文/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