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庆教育 > 特别推荐 >

重庆一中开展教共体联席会

来源: | 作者: | 时间: 2025-03-12 | 责编: 常晓姣

“教共体”建设是全面提升全区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品质的一次生动实践。如何推进“教共体”建设落地见效?3月11日上午,重庆一中教共体联席会在学校图书馆会议室举行,重庆一中、重庆一中天星桥中学、重庆一中七十一中学、重庆一中二塘学校等“教共体”成员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及中层干部共聚一堂,从管理创新、资源共享、AI技术赋能等多维度探索教共体学校建设路径,共绘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蓝图。

重庆一中党委书记、重庆一中教共体总校长唐宏宇在讲话中指出,教共体成员校既要共同绘制发展地图,通过建立共享机制、创建协作平台等措施,推动“五个一体化”落地见效,同时也要根据各成员校办学特色,采取一校一策的举措,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在推进过程中,既要久久为功,“教共体”成员校围绕共同目标一起发力,努力实现优质均衡发展目标,同时也要只争朝夕,加强政策研究,采取务实举措,满足人民“上好学”的愿望。唐书记表示,“教共体”各成员校要坚持平等互助,处理好总量与分量的关系、输血与造血的关系,形成“动车组联动”的合力效应,让每一节车厢都发力,实现“教共体”学校全方位的共建共享。

重庆一中校长毛明山主持会议时指出,要从区域发展大局来看教共体的总体布局,“教共体”成员校间要加强沟通与交流,统一思想认识,厘清发展思路,增进校际协作,做好高质量发展的增量,共同助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重庆一中天星桥中学党委书记邹盛银在讲话中指出,将围绕落实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打造“教共体”建设标杆校这一目标,通过构建教学融合“强磁场”、打造学生培养“新范式”、激活教研协同“动力源”、构建招生协同“生态圈”、打造智慧教育“新引擎”等五项措施,努力实现办学质量不断攀升,打造教共体建设的“天中样板”。

重庆一中七十一中学校党委书记王靖在讲话中谈到,七十一中有着与重庆一中集团化办学的基础,在前期通过师资互派、资源共享等举措,实现了七十一中办学质量的持续提升,在“教共体”建设中,将进一步密切校际交流合作,狠抓教育管理,细化教学教研举措,将具体问题作为改革导向,破解发展难题,努力实现教育管理、队伍建设、教学教研、人才培养、考核评价一体化,推动“教共体”纵深发展。

重庆一中副校长、重庆一中二塘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李杰在讲话中,介绍了二塘学校的发展情况和办学特点,表达了二塘学校师生对“教共体”建设的期待,教师团队教研的加强、教育理念的更新都为二塘学校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李杰校长表示,作为重庆一中教共体的一员,将与教共体成员校同心同向,依托优质教育资源,推动办学质量提升,让群众“家门口”有好学校,提高学生获得感和幸福感。

重庆一中副校长庄仕军对“教共体”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作了介绍。根据《沙坪坝区优质基础教育全域提升行动方案》,在前期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教共体”就2025年教育教学重点工作从服务、示范和引领三个方面列出清单,为深入推进“教共体”学校建设提出了具体的措施任务。

联席会上,重庆一中AI教育研究室主任李洪波以“当下正当,未来已来——人工智能时代的重庆一中逻辑”为题,为参会的教共体学校领导干部作了专题讲座。

李洪波主任在讲座中梳理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探讨了人工智能在学校教育的应用前景,提出借力AI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李洪波指出,重庆一中已逐步探索出“1236——AI时代的重庆一中逻辑”。“1”即1个品牌,努力打造AI教育的一中品牌,“2”即大校本数据库、小切口智能体2个维度,“3”即数据中心、智慧教学、智慧物联3个平台,“6”即个性化学习、智能教学辅助、课堂行为分析、AI深度应用场景、AI智慧互联、打造AI特色课程等6个场景。

在重庆一中,AI大数据精准教学,让因材施教走进现实,学校试用AI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通过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即时反馈,学生可以获得个性化的学习手册,包括诊断、规划和推荐三个步骤,从而更加高效地掌握和运用知识。智能教学辅助,AI成为减负提质好帮手,减少重复劳动,提升教学效率,推动教师备课新变革。AI通过对师生课堂行为智能分析,统计教师教学轨迹、学生学习行为数据等,帮助教师优化教学环节,提供语言语速优化建议,帮助改进教学活动设计和安排。构建AI深度应用场景,建设AI智控中心,打造AI特色课程,为学生打开AI窗户,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会上,李洪波主任还就如何提升教师AI能力作分享交流,通过AI工具应用示例的方式,给参会领导进行现场示范。

李洪波主任表示,AI助力教育教学改革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大家应该积极拥抱这一变革,充分利用AI技术的优势,坚守教育本真、规范学生使用、强化教师培训、建立评估机制,推动教育事业的创新和持续发展。

从理念更新到实践落地,重庆一中教共体通过管理创新、资源共享、技术赋能等多维度探索,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为沙坪坝区“全域优质计划”注入强劲动力。

(图文/重庆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