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庆教育 > 中小学 >

北碚区2025年高一高二物理教师教学研讨会在重庆市江北中学举行

来源: 中国网教育 | 作者: | 时间: 2025-03-11 | 责编: 常晓姣

教育之道,以差异为经纬;教研之魂,以创新为炬火。当课堂的“千人千面”邂逅学术的“万象森罗”,教育便成了生命与真理的共振场。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北碚区2025年高一高二物理教师教学研讨会在重庆市江北中学思源校区阶梯教室圆满举行。此次活动聚焦“同课异构”创新实践,由北碚区高中物理教研员徐发林主任主持,特邀两位2024年9月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围绕第七章万有引力定律第一节《行星的运动》课题进行课堂展示,以差异化教学设计展现课堂创新活力。

天体之舞:舒海燕老师引领的跨学科教学盛宴。

首先,重庆市江北中学的舒海燕老师以其蓬勃的教学热情和独具匠心的教学艺术,带领学生遨游宇宙。她以现象级国风音乐《玉盘》为美学纽带,融汇宇宙深空影像的诗性叙事,构建起一场跨学科的教学盛宴。传统意象与天体物理在课堂上交织共鸣,学生们全神贯注,沉浸在这场文明观照与科学理性的交响乐章之中,浩瀚宇宙的启蒙之路就此展开。舒老师以物理学史为脉络,系统解析人类认知宇宙的进阶之路:从托勒密地心说的逻辑框架,到哥白尼日心说的范式颠覆;从第谷二十年精密观测的实证精神,到开普勒总结行星运动规律的数理智慧。课程通过环环相扣的教学逻辑,将复杂的天文学革命转化为清晰的认知图谱,让物理规律在历史逻辑与科学思辨中自然显现。尤为精妙的是,舒老师在解构开普勒第一定律时,以数字化工具重构经典理论的教学范式。通过多媒体实验软件对椭圆几何参数的动态调控,实现天体轨道的“现象学还原”。当双焦点间距成为可交互的认知变量,行星轨道的离心率便不再是抽象公式,而是触手可及的数理美学。这一从具象操作到理论抽象的认知跃迁,正是技术赋能下科学认识论教学的范式突破。

桂萌老师:以独特视角演绎行星运动之谜。

随后,江北中学的桂萌老师以她独特的视角和方式,为这堂课赋予了不同的演绎。课堂伊始,桂老师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现了一片浩瀚无垠的星海,引领同学们沉浸于宇宙那宏伟壮丽的景象之中。她还匠心独运,通过多媒体展示了《诗经》中那古朴而深邃的“天圆地方”观念,用诗意的语言描绘出中国古代人民对宇宙的独特理解,让同学们深切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学的魅力与智慧。紧接着,桂老师引领同学们跨越文化的界限,走进西方科学史的浩瀚长河。从古老的地心说谈起,到哥白尼日心说的勇敢提出,再到开普勒以精湛的数学技巧总结出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桂老师用生动的讲述和丰富的史料,为同学们勾勒出一幅科学探索的壮丽画卷。同学们在惊叹于人类智慧的同时,也激发了对未知世界无尽的好奇与探索欲。最具特色的是,桂老师以开普勒第一定律中的行星运动轨道——椭圆为引子,巧妙地过渡到了开普勒第二定律的讲解。在深入剖析开普勒第三定律之前,桂老师更是通过Excel表格精心整理并展示了大量行星运动的详实数据。她利用周期T与半长轴a的图像,引导同学们深入思考这两者之间究竟蕴藏着怎样的奥秘与关系,为接下来的定律揭示埋下了伏笔。在课堂的压轴环节,桂老师以前沿的科技手段,将平板上的AR软件运用得淋漓尽致。她轻轻一触,便如同打开了通往宇宙的神秘之门,让同学们在课桌上亲眼目睹了太阳系行星的生动运动场景。这一创新之举,不仅极大地丰富了课堂体验,更让同学们在沉浸式的探索中,深刻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与宇宙的浩瀚无垠。

众师齐评,共话课堂创新风采。

随后是多校老师点评环节,各位老师对两位老师的课堂表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赞扬。大家一致认为,两位老师在教学中都展现出了独特的创新点,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使得课堂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两位老师对课堂节奏的把握也恰到好处,既保证了教学的顺利进行,又给了学生足够的思考和互动时间。更重要的是,两位老师不仅传授了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对自然的热爱,激发了学生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更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去探索、去发现,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每一堂课都必须有育人功能的体现”徐发林主任在点评的时候如此说道。两位老师在课堂上均充分展现了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这点值得赞扬。然而,各自课堂也存在一些不足。第一位老师在学科融合和中国传统文化体现上略显薄弱,这可能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及文化素养的提升。建议未来教学中,更注重将学科知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让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也能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第二位老师虽用AR技术增强了课堂互动性和趣味性,但学生体验AR的时间不足。且在教学顺序上,应先给出行星运动数据,再引出k为常数的概念,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另外,在利用多媒体引入课堂时,应简述与课堂主题相关的内容,更好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总的来说,两位老师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方面表现出色,但在学科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体现及教学细节上仍有提升空间。希望两位老师继续努力,完善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陈文鑫老师个人成长故事。

研讨会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来自重庆市朝阳中学的陈文鑫老师对于自己从入职以来到现在的个人成长故事分享,也为新入职的老师提供了经验分享。

2016年刚入职朝阳中学的陈老师,面对新环境和学生,既兴奋又紧张。但她深知教书育人的重任,不容轻易放弃。在同事们的帮助下,她很快融入了团队。

入职仅一个月,陈老师决定参加重庆市优质课大赛。备赛过程中,她特别注重课堂引入的设计。为了直观展示“力的合成”,在前辈的出谋划策下,她拍摄了一个拉校车的视频:原本需四个男生拉动的校车,利用力的合成原理,她一个小女生也能拉动。在团队的支持下,陈老师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最终这一新颖的创新设计成功点燃了课堂氛围,引起了学生的求知欲。陈老师也凭借出色的表现获得了大赛一等奖,这不仅是对她个人的肯定,也是对于朝阳中学团队精神的体现。在获得市级一等奖以后,陈老师并没有出现躺平思想,相反,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教育信念和追求。在日常课堂上,她依然认真教书育人,同时继续参加了多个重庆市市级竞赛,不断挑战自己,荣获了各种奖项。对于新入职的教师,陈老师有着自己的建议和心得。她强调,要坚持听课,取长补短,从其他优秀教师的课堂中汲取灵感和经验;要潜心备课,精益求精,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手写教案详案更是必不可少的;还要学会反思总结,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陈老师深情地表示,她非常感恩遇到物理组的大家,是大家的支持和帮助让她能够不断成长和进步。她希望新入职的教师们也能珍惜身边的同事和团队,一起携手前行,在教育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高。

总结发言,研讨会圆满落幕。

研讨会最后,徐主任度赞誉了教师团队的热情澎湃,强调在交流研讨中,智慧之火不断交织碰撞,分享之言真挚而深刻,充分彰显了教师们的专业风范与团队协作之精神。

徐主任表示,在研讨会上,新教师们稳健立足讲台,积极展露教学新思,课堂设计匠心独运,且能巧妙融合多媒体工具与学科知识,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展现出极为强烈的探索求知与实践创新的精神风貌。优秀教师则倾情分享了自己的宝贵经验,让与会者受益匪浅。徐主任对每位老师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教育事业定将绽放出更加辉煌的光芒。他期待大家能够继续保持这份热情和干劲,携手共铸教育的美好未来!(文图/舒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