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庆教育 > 中小学 >

重庆市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工作研讨活动在重庆市育才中学校举行

来源: 中国网教育 | 作者: | 时间: 2025-03-03 | 责编: 常晓姣

在人工智能技术深刻重塑教育生态的今天,思政课如何把握时代机遇实现创新突破?2025年2月27日,一场专为破解这一难题而筹备的教育盛会——重庆市2025年春季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工作研讨活动,在重庆市育才中学校崇艺馆盛大开幕。

本次活动由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精心策划、牵头主办,育才中学全力承办,以“初中思政课建设中的‘AI +思政’模式探索”为主题,紧扣时代脉搏,聚焦教育前沿,旨在凝聚众智,共同探寻学科高质量发展的全新路径,为初中思政教育注入创新活力、开拓崭新局面。活动由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刘奕主持,重庆市育才中学校党委副书记魏蓉、纪委书记杨明以及来自各区(县)的教研员、原直属校教研组长等70余人参会。

开幕式上,重庆市育才中学校党委副书记魏蓉致欢迎辞。魏蓉副书记对与会教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热情洋溢地介绍了重庆育才中学的校史及所近年取得的发展成就。

在思政课建设方面,魏蓉副书记表示育才中学始终铭记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积极探究适应时代的思政课发展模式,在“思辨与实践”“大单元贯通逻辑”“教材单元整合”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学校将深入探索初中思政课建设中的“AI+思政”模式,以期为我市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内涵式发展贡献力量。 

在课例展示环节中,来自重庆市育才中学的杨贵香老师首先登场,带来《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一课。杨老师以茶为媒,身着素雅茶服,沿着“备茶—泡茶—品茶—论茶”的主线进行,以行云流水的动作示范茶艺流程,通过沉浸式体验与思辨性探究,构建了层次分明的文化认知场域。本堂课还将AI引入教学,通过即梦AI输入“小桥流水、古琴、竹影、青瓷”等关键词生成动态茶室视频,使“形神兼备”的美学理念具象化‌。本堂课将茶文化与人文精神高度结合,由浅入深,引人入胜。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李惠老师借央视元宵晚会重庆分会场的璀璨盛景,开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单元思考与行动的教学之旅。李老师以川江号子为钥匙,开启了一段深入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奇妙旅程,引导学生们领略其深厚内涵与当代价值,感悟千年文化的独特魅力。随后,李老师巧妙运用AI技术,为学生们搭建起一座通往“文化研学”的桥梁。

重庆市第一中学校彭渝钦老师创新运用AI技术,打造了一堂跨越时空、融合科技与思政教育的示范课——《网络改变世界》。彭老师以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的渝州游历为主线,通过AI软件,实现了徐霞客的“数字复活”,与学生展开跨时空对话,生动展现了古代与当代的碰撞与融合。整堂课分为“渝州攻略”“新闻拾贝”“网络思辨”“未来畅行”四个环节,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在辩证分析中理解了网络是把“双刃剑”的道理。

重庆市长寿区教师发展中心袁小梅老师基于教研主题深入点评课例。她指出,运用AI要关注学生体验,增强教学效果,同时严格遵守制度、法律和伦理规范。

在教研交流环节,重庆市育才中学校周艳华老师分享了校本特色教研经验,通过 “三阶联动”模式、构建“1+N”课程体系、AI时代下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探索等提升教学质量;重庆市铜梁区教师进修学校胡祖芳老师分析了当前铜梁区区域教研现状,提出提升质效的策略,强调将利用AI技术推动团队和赛事的发展;重庆市江津区教师进修学院张敏老师进行教育形势与政策学习分享,分析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教育要顺应时代变化,坚持立德树人。她还介绍了教育强国建设的相关内容、2025年教育工作核心任务及近期教育政策法规。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刘奕老师,围绕《中学思政课建设中 “AI+思政”模式探索》开展了精彩讲座。

刘老师首先分析了AI赋能思政课的价值。她从教育强国战略视角出发,结合中学思政教学现实问题,阐述了AI对思政教学的深远意义。刘老师指出技术的运用应有边界。运用AI时,要关注数据安全防护、算法偏见治理、技术依赖防控,确保安全合理应用。刘老师的讲座为初中思政发展提供宝贵思路。会议尾声,刘老师还详细部署了新学期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研工作计划。

此次教研活动,为教育发展注入澎湃动能。在这场智慧激荡的盛会中,老师们以开拓者的姿态,深研前沿理念,躬耕创新实践,以笃行不辍的精神推动学科巨轮扬帆破浪。活动不仅为“AI+思政”模式锚定了极具价值的实践坐标,更以扎实的探索成果,为这一模式在中学思政教育领域的深化与拓展注入强劲推力。

(图文/重庆市育才中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