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时节,重庆市北碚区晏阳初中学的田间课堂却热火朝天。2月27日,学校将晏阳初"生计教育"理念融入现代劳动实践,组织学生开展玉米育苗活动。这场融合传统教育智慧与现代农技的实践课,在翻新的泥土与嫩绿的幼苗间,续写着"手脑并用、产学结合"的教育传承。
活动采取"理论+实践"双轨模式。冯老师先以"一粒种子的经济学"破题,通过对比传统直播与穴盘育苗的投入产出比,揭示现代农业的科技密码。当得知穴盆技术能节省50%种子且提升成活率时,学生们恍然大悟:"原来科技助农就藏在每个生产细节里。"
田间实践环节,学生们分组开展"育苗擂台赛"。整地作畦、基质配比等操作严格遵循科学规范,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劳动智慧。目前,学校打造的劳动实践基地已成育人新阵地。从秋播白菜到春育玉米,学生全程参与多种作物的生命周期管理。
这场特别的春耕实践,既是晏阳初先生"以科学生计疗治乡村贫弱"理念的当代演绎,更是劳动教育转型升级的生动注脚。当少年指尖沾满泥土芬芳,当生物学知识在田间长出实体,教育便完成了从知识传授到生命滋养的蜕变。正如育苗盘中萌发的新芽,这群在泥土课堂中成长的少年,正积蓄着振兴乡村的青春力量。
(图文/北碚区晏阳初中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