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庆教育 > 特别推荐 >

重庆巴川量子学校:走出校园,突破自我

来源: 中国网教育 | 作者: | 时间: 2025-02-25 | 责编: 常晓姣

成长是什么?对于重庆巴川量子学校的量子学子而言,不仅仅是走进校园的愉悦、在课堂获得新知的快乐,还可以是以音乐为媒的温暖链接、跨越时空的文化体验……世界丰富而辽阔,成长的模式不可能千篇一律。

走出校园,向外开放,在时光中沉淀生长,大家正在寻求新的体验、更广泛的社会链接,探索在世界留下足迹的更多方式。

音乐是什么?它是旋律、是节奏、是情感的宣泄;它还可以是一种超越语言的力量,是一种“听”见爱的方式。寒假期间,量子国际部音乐社团发起了关爱听障儿童的音乐启蒙项目。同学们走进向阳花康复中心,帮助中心的听障儿童感受音乐的美妙。

起初同学们还有些忐忑,担心自己无法融入孩子们的世界。但当她们按下第一个琴键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孩子们的目光被吸引,他们的身体随着音乐的节奏轻轻摇摆,脸上绽放出纯真的笑容。

尽管过程中遇到过孩子们注意力不集中的挑战,但她们从未气馁,并尝试用更有趣的方式去引导,比如在音乐中加入动作,或让孩子们参与创作。

让孩子们把手放在音响上,感受音乐的震动;用彩色的灯光闪烁来表示节拍的快慢……方格子与姚睿熹两位同学,也参与到这个项目之中。教学中,大家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帮助这些听障孩子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当孩子们开始跟上节奏,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那一刻,让同学们真切感受到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音乐不仅是声音的艺术,更是爱的传递。它不仅让那些看似“听不见”的孩子,感受到了世界的温暖与美好;也让国际部的同学们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提升了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更深刻认识到参与公益活动的重要性。

成长不仅仅在于知识的积累,更在于能力的培养与自信的建立。舞台,正是这样一个神奇的地方,它让孩子们学会坚持,学会勇敢,也学会享受过程。这个寒假,量子学子以活力与热情点亮舞台,留下了闪亮的记忆。 

陈舍渔的寒假,是一场关于音乐剧的奇妙旅程。第一次参加正式的音乐剧商演,她不仅见证了剧目从排练到搬上舞台的全过程,在过程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与成就感。更让她自豪的是,她收获了人生的第一份劳动所得。 

李米姿的寒假,与诵读有关。在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的“地震科普,携手同行”主题活动中,她参加了"童声唱诵防震减灾"主题作品朗诵大赛年度全国总展演,荣获了朗诵类小学甲组全国最高奖项一等奖。

李梓睿的寒假,被音乐充盈。春季期间,他在第15届“花开未来最美童声”少年儿童艺术展演展演中脱颖而出,荣获重庆赛区特金奖,并成功晋级全国总展演,最终斩获金奖。 

王雅萱的寒假,在新春文艺盛典与祈福文化季的舞台上度过的。她不仅作为丰都县第三届祈福文化季的小演员,参与祈福仪式,还站上了重庆“筑梦新时代”2025新春文艺盛典的舞台,担任主持,参与表演。

展示才华,见证成长,无论舞台大小,都是量子学子对艺术的追求与热爱,也是他们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当台上灯光与台下掌声交织的那一瞬间,渴望更广阔舞台的愿景和觉醒亦被点亮。寒假赠与他们的,不只是舞台上的光芒,更是内心的光芒。

与寒假同时而来的,还有来自HOSA竞赛的好消息:在HOSA全美生物与健康未来领袖挑战赛中,量子国际高一高二学子表现卓越,荣获全国金奖,并以超高分成绩成功晋级全国站。

聚焦Brain Health,如何用30秒的短视频传递深刻的公益内涵?带着这样的质疑,量子国际部学子深入调研、精心策划。他们采访家中的长辈,收集跨越代际的生命故事,将这些真实片段融入视频中;他们邀请老师和同学们观看第一版视频,并认真倾听大家提出的宝贵意见;他们精益求精,觉得第一版不够惊艳,于是全部推翻重来…… 

知识若没有温度,就只是冰冷的数据;而创意若没有情感,就只是空洞的形式。这部带着温度的作品,用科学的精神与人文的关怀,赋予了阿尔兹海默症这一议题深刻的情感共鸣,也赢得了评委的认可。评审结果中这样写到:“共情,是人类最通用的语言。” 

真正的创造力,诞生于持续解决问题的韧性中。从脚本创作到拍摄剪辑,短短30秒的背后,是倾注着心血与汗水数的万个30秒。正是这种追求卓越的态度与破釜沉舟的勇气,助力他们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就像神经科学揭示的真理——大脑的可塑性贯穿一生——这意味着,只要愿意成长,每一刻都是新的起点。”在春期开学典礼上,他们与指导老师向星月共同分享了奖项背后的故事。而他们破界成长的光芒,也激励同学们勇敢追梦,书写属于自己的崭新篇章。

这个假期,量子学子走进博物馆,与过去相遇,与未来对话。寒假赠与大家的,不仅是一次观展的经历,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思考。

学习埃及三部经典纪录片,提前2个月预订门票,作为一位痴迷于博物馆的发烧友,三年级7班的季小莫终于在这个假期,走进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3个半小时,788件珍贵的展品,从法老的雕像到精美的面具,从神圣的荷鲁斯之眼到神秘的木乃伊……惊叹于古埃及文明的同时,也让他感受到同为四大文明古国,绵延千年的中国文化是一笔何等丰厚的珍贵财富! 

与此同时,七年级10班的董舒卿,在香港故宫博物馆的玻璃幕墙前,感受到了“时间的重量”。斑驳的青铜器皿、修复中的《千里江山图》,以及数字化的《清明上河图》,让她深刻体会到文明传承的意义。

现代匠人用古法熬制鱼鳔胶,让王希孟笔下的青绿山水重新焕发光彩;数字化的《清明上河图》,让汴河两岸的824个人物竟然都"活"了过来……都让她感悟到,文明传承从来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用今天的温度去焐热昨天的故事。

当古老文明与现代对话,当传统与创新温暖相拥,时间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充满温度的故事;文明不是遥远的符号,而是触手可及的生活。我们每个人都是文明的摆渡人,既要从历史的河流里打捞智慧,也要为明天的星辰保管火种。

属于大家的成长还有很多,难以一一例举,也难以用一句话概括。无论是寻找世界的智慧,还是探索成长的未知,不可复制的经历都是我们成长的契机。世界很多元,别让成长陷入单一。

愿量子学子继续带着好奇探索,带着思考行走,带着温暖链接,带着热爱生长。无论遇见什么,有一颗渴望成长蜕变的心,都能直面未来。

(图文/重庆巴川量子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