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庆教育 > 特别推荐 >

久久为“宫”,打好青少年思政亮丽底色——北碚区翡翠湖小学依托乡村少年宫开展思想道德建设掠影

来源: 中国网教育 | 作者: | 时间: 2024-11-12 | 责编: 曾瑞鑫

重庆市北碚区翡翠湖小学学校前身为北碚区同兴小学,位于碧波流淌的嘉陵江畔。2012年迁建新校后更名为重庆市北碚区翡翠湖小学。

学校把幸福教育作为出发点,把育人成才作为主要策略,提出“培养快乐学习、德艺双馨、幸福生活、健康成长的翡翠娃”的办学目标。

学校依托创建于2012年9月的乡村学校少年宫,拥有体育、艺术、手工艺、书画、科技、信息技术等场、馆、室30余处,校内建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中医药文化实践基地各一处,校外建生态、环保、孝老敬亲、法制、禁毒等实践基地8处,现有学生社团24个,师资近50名、学生100%参加社团活动。

翡翠湖小学乡村少年宫紧紧依托党建、德育、课程三个维度,进一步打好青少年思想政治的亮丽底色。

党建夯基,制度化党建引领筑牢思政防线

学校积极践行“琢玉成器,润生幸福”的办学理念,围绕学校“外树形象,内强素质,以人为本,幸福发展”的工作目标,深化区教育系统党建示范点建设,创新“党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党建项目,建设“幸福党建”特色品牌。以“党建聚心五项工程”为载体,提高教师素质,增强党组织凝聚力,促进师生幸福发展。

实施“培训工程”,提升教师素质。学校把校本培训引入了党的教育活动,做到坚持主题,落实“三定”,即:定时间,定内容,定形式。通过理论学习、讲党课、参观实践、重温入党誓词、警示教育、学习强国、微信推送、线上主题学习、“微党课”,着力丰富党员教育新途径。

实施“制度工程”,促进依法治校。通过加强制度、文化的建设,规范党员干部的行为。严明的制度,保证了党员干部清清白白做人,兢兢业业做事。

实施“形象工程”,加强师德教育。一是围绕“敬业、爱生、奉献”这一师德核心,严格执行教育系统行风建设禁令。二是推行“教育也是服务”的理念,不断提高社会、学生对学校工作的满意度。三是开展树“三心”活动,即: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献身事业的决心;甘于清贫、乐于重教,教书育人的恒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表的责任心。四是开展“做合格党员,争当幸福教师”主题教育活动,建立师德公开承诺制度,有效地提升了教师形象。

实施“旗帜工程”,发挥模范作用。积极开展“一个党员一面旗,争做党员先锋岗”活动。开展“管理示范岗”、“教学示范岗”、“德育示范岗”、“服务示范岗”争创活动。公开党员岗位承诺,党员挂牌上岗,接受师生监督,努力成为工作的模范、岗位的先锋、业务的能手,服务的标兵。建立党员骨干教师与年轻教师“师徒结对”,通过党员示范岗创评活动、“党员示范课”,树立“教学标杆旗帜”。

实施“凝心工程”,共谋学校发展。结合脱贫攻坚,坚持做好“爱心帮扶”结对活动和以党员干部为“龙头”的爱心大家访活动。坚持每周为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坚持对贫困儿童和留守儿童进行传统节日慰问。积极开展以“四关心”(关心青年教师成长,关心学生思想,关心学生学习,关心学生生活)为宗旨的关爱行动,践行“帮做人、帮学习、帮生活”。龙钰娜同学被评为重庆市“劳动小能手”

通过党建夯实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思想政治基础。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普法工作先进单位、北碚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光荣称号。

德育先行,序列化主题德育助推琢玉成器

近年来,翡翠湖小学遵循德育首要地位,依托乡村学校少年宫致力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形成序列化德育活动坚持每年每月如期开展,努力实现“润幸福心田成如玉少年”的学校愿景,助推学校教育“琢玉成器”,把学校建成学生健康成长的幸福家园。

感恩践行价值观。学校以弘扬传统文化为载体,开展了“感恩教育”的主题活动。结合地区特色,开展“非物质文化”传承活动。“王烧白”是北碚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发展史是一个孝老敬亲的经典故事。厨艺社团的同学拜访了“王烧白”掌门人,了解“王烧白”这道传统菜肴的由来和制作过程。同学们学着亲自动手制作烧白孝敬亲人,劳动技能明显增强。

爱心涌动助成长。结合“我们的节日”,开展传统节日习俗传承和“关爱”活动。每逢传统节日,我们都要对留守儿童、贫困学生进行慰问关爱他们添衣购书,带他们参观北碚文化馆、看专场电影,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会感恩,在家主动做家务,在校爱护清洁、珍惜粮食、节约水电。

幸福孩子家乡行。学校充分利用地域资源,开展了“幸福孩子家乡行”的主题实践活动。如:走进顺多利工业、垃圾处理公司实地考察;走进苏家湾社区的阳光书屋享受阅读的快乐;走进翡翠湖采集植物标本制成了精美的叶贴画,到嘉陵江边捡鹅卵石制成精美的作品。家乡的山山水水都留下孩子们的足迹,既让孩子享受幸福的童年时光,也培育了热爱家乡的情怀。

基地建设促成长。我们在校内建起“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建起蚕文化实践基地引导学生继承和传扬蚕桑历史文化,学习蚕的品质;利用区看守所师生法制教育基地实践活动学法知法,培养学生守法自觉性,增进伙伴团结友爱关系;利用武警中队行为规范教育基地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习军队礼仪,增进互助谦让意识,养成规范行为习惯;利用镇敬老院孝老敬亲教育基地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善待老人,与老人做“好伙伴”;利用馨怡园艺场生态教育基地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习护树养花,与生态绿植做“好伙伴”;利用垃圾处理厂环保教育基地实践,带领学生学习垃圾的危害、掌握垃圾的正确处理方式,引导学生与洁净做“好伙伴”;利用镇卫生院健康教育基地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习健康知识,关爱住院病人,与健康做“好伙伴”。在这些实践基地活动中帮助孩子树立正确价值观、养成高尚德行品格,为幸福成长奠定基础。

自主管理养习惯。学校德育处和大队部大力倡导和实施学生自主管理,由学生干部管理和学生个体自觉自制力养成教育相结合,每个班级自主设置了多个管理岗位,学生竞争上岗,清洁、纪律、中小型活动、文明习惯、校园和上下学安全、卫生等方面实施自主管理均收到了好的效果。学校承担《小学生自主管理研究》课题已成功结题。在实施自主管理的先机条件下,学生在校就餐亦实行自主管理,8名学生组合成一桌,推选席长加强监督,使学生就餐做到三个“jing”,即就餐纪律安静、就餐环境干净、对待饭菜做到尊敬(农民的劳动成果)。

通过丰富的德育活动,学校培养了学生核心素养。合唱、手工、舞蹈、足球、啦啦操、科技、书法等屡次获奖,我校成为北碚区手工艺、体育特色项目学校。学生才艺能力增长,廖丞伟、汤金被北京舞蹈学院等高级艺术学校录取;陈一诺、陈思羽先后当选北碚区少先总队副大队长;杨佩璇、刘又玮、陈子瀛被评为北碚区“非遗小传人”。

学校被评为:全国主题教育活动“先进集体”、“重庆市中小学劳动教育联盟学校”、“重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联盟成员单位”、“北碚区文明校园”、“北碚区卫生工作示范单位”、北碚区“五好基层关工委”等。

课程着力,特色化课程实施提升幸福指数

从建立乡村少年宫之初,学校将幸福课程作为深化幸福教育特色的主要渠道。坚持“以师生幸福成长为本”的幸福课程核心理念,融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建构了以多元、多彩、多能为特点的幸福课程体系,实施了以“愉悦、有效、灵动”为特质的幸福课堂,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兼顾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从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身心素养、艺术素养、实践素养五个方面,通过基础加拓展、整合与再造、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了由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综合性课程构成的“幸福课程”体系。

基础性课程。主要是国家及地方规定的必学课程。其中学科课程是“幸福课程”体系的核心,学校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开足开齐各学科课程的要求,努力实现学科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我们积极进行了英语学科、语文学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整合的实践探究。

拓展性课程。我们分为了选修和必修,拓展性必修课程:开设了德育实践活动、主题阅读、阳光体育、中医药、舞蹈合唱等课程,主要通过开设国家课程和课程辅助活动来完成。拓展性选修课程,我们根据学生成长和发展所需,开设了知识拓展类、体艺特长类、科技活动类等各类课程,主要通过乡村少年宫活动、10大校内外实践基地活动来实施完成。

综合性课程。主要是通过整合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实践性学习、活动性学习、互动式学习等方式对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进行综合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身心素养、艺术素养、实践素养。

基础性课程,我们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设置课时,在拓展性课程课时设置上,一方面,我们用大课间活动+每天下午1节课程辅助活动进行保证,另外,还与乡村少年宫活动结合,每周2节,学生自主报名,实行走班教学。目前,学校乡村少年宫特色项目组校级组有22个,班级组19个。

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注重实效。

通过构建幸福课堂,为师生幸福奠定基础。

紧紧围绕“愉悦、有效、灵动”幸福课堂特质,通过幸福教育论坛、专题讲座、校本研修、教学竞赛、课堂展示、课题引领等方面不断探索、改进,我们构建了“幸福课堂”四阶学习的教学范式:即:创设情境﹒确定目——任务分解﹒小组准备——开放展示﹒互动生成——小结展示﹒矫正提升。

提炼出了幸福课堂的实施策略:“一动”+“七动”

“一动”: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

“七动”——1.课堂内容力求“生动”;2.教学模式经常“变动”;3.教学方式多搞“互动”;4.学生思维善于“发动”;5.内容安排灵活“机动”;6.激发情感让人“感动”;7.课程内容配合“活动”。

在评价量表的指标设计中,我们紧紧围绕双主共学教学理念和课堂中教师、学生的教和学的关系,从(教师的爱教、爱学、会教),学生的(会学、教会、学会)六个维度设计我校的幸福课堂评价量表。通过实施和督导、评价,有效转变了课堂教学行为,促进了幸福课堂的深化。

通过建设幸福班级,共同体验教育的幸福。

围绕“幸福”班级建设,通过学校、班级干部竞争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生活、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系列的班会、队会活动、班级环创打造、综合实践等活动,从班级文化建设、师生关系构建、德育特色活动开展等方面着手,形成了知荣明耻、团结友爱的班风,温馨活跃、幸福快乐的班级文化,夯实了班级“我进步,我成长,我幸福”的“幸福”特质,也凸显了“幸福班级课程”文化。

通过开发校本课程,形成特色课程,彰显生命精彩。

学校积极挖掘校内外各种资源,发挥教师、家长、社区志愿者的作用,着力开发一系列能激发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学生兴趣激发的,能让学生习得一技之长的,有利于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以及有利于促进学生艺术修养、科学素养、实践素养等形成的校本课程、特色课程。

通过多年的实施,我们开设了习惯养成类、科技艺术类、体育活动类、兴趣发展类、阅读文化类、综合实践类等课程,目前学校有校本课程12门(科技、厨艺、养蚕、鹅暖石、书法、撕纸画、中医药、小人书的记忆等),特色课程3门(厨艺、养蚕、中医药),学校3次获重庆市乡村少年宫学校建设特等奖,1次获一等奖。“烧白工作室”获重庆市乡村少年宫特色岗位工作室称号,天成小学蚕文化工作室获北碚区农村特岗工作室称号。同时,众多课程、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较多参与体验的机会,学生通过这些课程、活动的学习、参与,在习得知识的同时,身心得到快乐的体验,真正感到教育的“幸福”。

依托乡村少年宫,学校正用自己真实的脚步建设一所让师生回归幸福和快乐的“本色学校”,让学生们“享受幸福教育”,让教师们“分享教育幸福”,让教育回归原点,让学生一生幸福。

(重庆市北碚区翡翠湖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