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第40个教师节,在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当下,无数个教育人来来往往、前赴后继,汇聚成这个时代的教育背影,重庆市徐悲鸿中学数学教师何筱霞就是其中之一。
在今年的江北区教师节主题活动上,何筱霞老师走上舞台,以“江北区身边的好老师”的身份,深情诉说自己的教育故事,许下最后一个教育愿望。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教育人生,感受她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热爱。
四秩春秋,她是躬耕教育的守望者
1983年,十八岁的何筱霞老师参加工作,就职于重钢集团的一所厂办学校,那时的她立志要做一名好老师。简单的教室布置、简易的教学工具,在这里,何筱霞老师开启了自己的教育生涯。
学校坐落在一片农田之间,背靠荒山,当时条件有限,不通公路,何筱霞老师每天要经过一道道田坎、一段段长长的石梯,爬坡上坎到学校给学生上课,交通十分不便。冬天寒风瑟瑟,夏天汗流浃背,不管是山高路远还是严寒酷暑,都没有阻止她对教师职业的热爱与坚守。
回忆起第一次站上讲台的场景,何筱霞老师依旧记忆犹新。“那时候第一次上台讲课,面对几十双纯真的眼睛,虽然已经备好了课,但依旧很紧张,站在上面不知道该怎么动、怎么说。”何筱霞老师笑着回忆起当时青涩的自己,“后来在师父的带领下,我逐步学会把控自己,站稳课堂,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一年又一年,一届又一届,何筱霞老师不断精进教学技艺,用知识的犁铧开垦了无数求知的心田,自己也从普通教师晋升为骨干教师。
2011年,徐悲鸿中学成立,按照上级部门的安排,何筱霞老师进入徐中任教。“不管环境怎么变换,我的身份始终不变,只要在讲台上一天,就要把这一天的事情做好,一心一意专注教学,希望学生在将来能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那我作为老师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做一件事容易,一生只做一件事很难。“教育是一件有成就感,也需要成就感的事。”何筱霞老师感慨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雕刻师,学生就像一株株小树苗,在老师的悉心呵护下,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参天大树,成为家人、朋友的庇护,这是一项伟大而充满幸福的成就,也是这份成就感,支撑她在教育路上越走越远,直至现在。“现在还有很多往届的学生、家长来看我,感谢我,关心我的近况,那一刻我觉得所有的苦累都是值得的。”
42年光阴,弹指一挥间。何筱霞老师用自己的青春,书写了自己的教育故事。她的学生,如繁星点点,遍布五湖四海,每一位都承载着她的期望与梦想。
坚守一线,她是笃志教学的实干家
在同事们眼里,何筱霞老师是一名行大于言、笃志教学的实干家,数十年如一日,实实在在做事,勤勤恳恳教书。她主动拥抱时代变革,深入研究新课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为学生们提供高效的学习策略。“因为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学习能力不同,所以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我都会做好充分准备,力求教学效果最大化。”数学是探索、揭示自然规律的重要方法。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何筱霞老师与数学打了一辈子交道,教学中她尤其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同时借助各类智慧工具,让课堂更加生动直观。“以几何课为例,几何最能体现学生的思维能力。我通常会从图形入手,通过视频或者PPT给学生展现生活中的几何,让学生产生兴趣。当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时,我更习惯用黑板板书,引导学生一起动手,让他们明白知识产生的过程,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同时,何筱霞老师还十分注重学科融合育人,她充分挖掘数学中其他学科元素,例如维纳斯的断臂、黄金比例等美学元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全面育人。
在徐中,教师是宝贵的财富。作为教学资历深、经验丰富的“元老级”教师,何筱霞老师一直承担着“传帮带”青年教师的重任,无论是对学科教师还是班主任,她总是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教法与管理经验。“其实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年轻教师有创新,擅长各种智慧教学工具,但教学经验缺乏,而我有经验,但也需要学习课堂上的新媒体技术,所以与其说是师徒,我们更是相互取经、共同进步的朋友。”坚守教学一线42年,何筱霞老师没有给自己贴过多标签,但身边的同事总能发现她的闪光点。一项教学工作,她自认只是按照要求逐一完成,如果给自己打90分,那么在同事们眼里就是100分。
爱生如子,她是以爱育人的践行者
“告别讲台之前,我的愿望就是再去家访一次,再听学生叫我一次‘何妈妈’。”她是兢兢业业、严谨求真的“经师”,也是铸魂润心、以爱育人的“人师”。执教42年,担任班主任30年,她付出全心的爱,浇灌学生成长,是学生口中亲切的“何妈妈”。“家访”这个词始终伴随着何筱霞老师的教师生涯。她深知关爱一个学生,首先要走进学生的内心,用爱心和耐心,让他们敞开心扉,才能帮助他们在各方面得到提升,而家访就是一个有效途径。“家的氛围让家长和学生更能放松身心,拉进心灵距离。在学生家里,老师、家长、学生三者共处一室,坐一坐,聊一聊,有时胜过千万句苦口婆心的教导。”“过去很多学生家庭条件不好,家长文化水平偏低,对孩子的陪伴关心不够,导致孩子容易出现各种问题。”何筱霞老师时刻关注学生心理状态,给予他们及时的关心和鼓励。基于此,走进学生家里家访对何筱霞老师来说是家常便饭的事情。在学生家里,她与家长深入沟通,根据学生的问题“对症下药”,常常聊到天黑了才回家。
“有些学生的家比较偏僻,路途很远,天一黑,四周人烟就更少了,其实那时候我也很害怕,但是想到这是我作为班主任的职责,那再难也得克服。”除了学习,生活上她也给予了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何筱霞老师回忆,以前很多家长常年在外,没有家访的条件,再加之路途遥远,学生可能一个学期才回一次家。面对这种情况,每到节假日,她总会把学生接到自己家里,与他们畅聊学习、生活,培养学生课余爱好,给他们做饭,带他们游玩娱乐等,“当时几乎是走到哪里带到哪里,吃住行都一一安排好,晚上再送回学校宿舍。”“现如今,科技越来越发达,家校沟通的方式日趋多样化,但针对特殊学生,我还是会走进家里,与家长、学生面对面了解情况。”经年累月,何筱霞老师用质朴、切实的爱,有力量、有温度的教育,滋养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收获了学生们对她真挚的感恩与回馈。
何以为师?何筱霞老师用42年的光阴书写了自己的答案。择一事,终一生。教育的田野上,她始终如一颗默默发光、持久照耀的星辰。“现在我还是初三年级的班主任,希望在岗的最后一学年,能把这届学生好好带出来,给我的教育生涯画一个圆满的句号。”何筱霞老师感慨到。
(图文/重庆市徐悲鸿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