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庆教育 > 特别推荐 >

重庆市第一实验中学校教师团队近期在各类学术论坛和比赛中绽放光彩

来源: 中国网教育 | 作者: 马千惠 | 时间: 2024-07-18 | 责编:

近期,北京与重庆相继举办了以美育教育为主题的重要论坛与研讨会,重庆市第一实验中学校校长林松受邀作为嘉宾,分享了学校在“新智慧美育”领域的探索与实践成果,赢得了与会专家及同仁的高度赞誉。

“基础美术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创新——第四届里仁为美·共育未来美术教育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盛大召开,汇聚了来自全国的美术教育专家与学者。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汪明;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晓琳;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肖向荣出席了研讨会。中央美术学院美育研究院院长、中国文联特约研究员宋修见、华为云互联网传媒解决方案架构师陈晓东、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温红博、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九年义务教育美术新课标制定核心成员甄巍、重庆高新区教育事务中心教育教学研究室主任与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刘小红等专家分别做了精彩的分享。

林松校长以《“新智慧美育”背景下重庆一实美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研究》为题,全面阐述了学校在美育领域的创新举措。“三化画像”与“五全搭桥”策略的提出,不仅是“新智慧美育”生态的重塑与矩阵构建的具体表现,更展现了重庆一实在美育工作上的前瞻性与系统性。

林校长的分享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认可,点评专家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联盟执行主席梁玖教授高度评价了重庆一实的美育实践探索,他总结为三个“有”:有自己的学术话语表达、有完整的美育体系、有导引性。

 本次论坛通过丰富多样的交流和互动,共同开启了一场基础教育美育的学术之旅,重庆一实在本次论坛中收获颇丰,不仅展示了重庆一实的新智慧美育建设成果,更明确了学校未来美育教育的发展方向。

7月10日,“涵养心灵,向美而行”美育主题研讨会在重庆高新区大一中举行。本次研讨会由《教育家》杂志社发起,重庆高新区公共服务局、西南大学美育研究院、四川美术学院联合主办,围绕美育意识提升、美育课程建设、艺术教育教学改革、教师美育素养提升、智慧赋能美育发展等话题,在思想与实践的交锋中,多维度探讨美育生态建设。在本次主题研讨会上,重庆高新区公共服务工委书记、公共服务局局长周文杨,《教育家》杂志社副社长李功毅,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美育教育研究所美育与国防教育研究室主任许洪帅,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美育研究院院长赵伶俐,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王天祥,重庆高新区教育事务中心教育教学研究室主任、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党委书记刘小红在研讨会上做了精彩分享。重庆一实林松校长应邀出席了圆桌论坛,并做了精彩分享。

西南大学美育研究院中小学美育研究中心主任邓翠菊主持“提升教师美育素养,传递爱与美好”的主题圆桌论坛。论坛上,学校林松校长、重庆市丰都县融智学校党总支书记兼校长黄树权、重庆市北新巴蜀中学校党委副书记兼校长张学忠、贵州省遵义市滨湖中学党支部书记兼校长杨林璋围绕新时代教师应具备哪些审美素养与能力,怎样引导教师挖掘教学工作中的美并唤醒其审美知觉,学校机制建设如何保障教师美育素养的提升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回应了新时代教师对美育的迫切需求,为提升教师的美育水平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林松校长从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中的故事谈起,结合重庆一实的实际,对新时代教师应具备的审美素养做了精彩的分享。林校长认为审美素养可以分为两个维度来理解,一是教师平时的审美修养,二是教师的审美能力。教师平时的审美修养应包括:扎实的美学知识;丰富的审美情感、教师职业导向下的审美鉴赏方法;正确的审美价值观。教师的审美能力应包括:发现美的能力;感受美的能力;创造美的能力、评价美的能力。

林校长在分享的过程中强调教师审美修养与审美能力的双重提升对于美育教育的重要性,并结合重庆一实美育实践的典型案例作了分析。林校长的分享条理清晰,有据有理,既有理论深度,又紧贴实践,为提升教师美育素养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与借鉴。得到与会专家和老师的高度评价。

重庆一实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理念,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着力量。未来,重庆一实将继续深耕美育领域,不断创新,引领基础教育美育的新风尚。

在重庆市教育学会德育专委会举办的第一届校家社协同育人案例交流活动中,学校孙晓宇主任以其匠心独运的案例《凝心聚智铸共识,创建品牌谱新章》,脱颖而出,荣获中学组(文稿类)一等奖。

此次交流活动,恰如一场智慧与创新的盛宴,旨在积极响应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号召全市教育战线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共同绘制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宏伟蓝图。孙晓宇主任的案例,正是在这股时代浪潮中,以其实践的深度和创新的广度,赢得了评委的高度认可与赞誉。

《凝心聚智铸共识,创建品牌谱新章》这一案例,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校家社协同育人的前行之路。它直面现实,精准把脉当前育人工作中存在的共识模糊、机制松散、活力不足等三大难题,以“五个家”工程和“三个100”品牌项目为抓手,构建起家校社紧密联系的桥梁,凝聚起共同育人的强大合力。在这一过程中,孙晓宇主任及其团队展现了非凡的创新思维与资源整合能力,他们巧妙地将智慧融入实践,激发了家校合作的无限潜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

案例中,学校不仅注重学生在社交、学习、身体、情感等多方面的均衡发展,更将目光投向了家庭教育的广阔天地,致力于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构建终身学习型家庭。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有效提升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更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教育的种子在家庭的土壤中生根发芽,绽放出更加绚烂的花朵。

近日,在重庆市教育学会班主任专委会开展的全市教育故事交流活动中,学校叶凯主任荣获一等奖。此次活动旨在通过讲述那些触动心灵、启迪智慧的教育故事,塑造一支心怀家国、德艺双馨、智慧启迪、勤勉躬耕、仁爱满怀、文化弘道的班主任队伍,共同绘制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宏伟蓝图。

叶凯主任的《遇见更好的自己》,宛若一幅细腻温婉的水墨画,缓缓铺展在众人眼前,既有教育智慧,亦有教育情怀。他以诗意的语言,勾勒出一幕幕师生间心灵相通的动人场景,展现了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灵魂的触碰与觉醒。叶主任深信,教育是一场双向奔赴,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索未知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自我发现与成长。他与学生携手同行,在解决难题的过程中,不仅帮助学生找到了成长的方向,更在自我反思中遇见了更加深刻的自己。

教育应当是一场灵魂的对话,是师生间共同追求真理、探索生命意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相互成就,共同蜕变,最终绽放出各自生命中最耀眼的光芒。叶凯主任用他的故事告诉大家,教育的真谛,在于那份不断追求更好、勇于探索未知的勇气与坚持,更在于那份对生命、对学生、对自己无尽的热爱与尊重。

2024年重庆市中学音乐教学论文评选中,学校音乐教师杨缙与辛望老师以《跨学科融合视角下中学音乐教学的核心素养培养实践探析》一文,荣获一等奖,再次彰显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卓越实力。

本次论文评选活动,由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精心策划,汇聚了全市音乐教育的精英力量。在众多才华横溢的参赛者中,杨缙老师与辛望老师凭借其深厚的学术底蕴、敏锐的教学洞察力以及不懈的创新精神,脱颖而出,彰显了他们在音乐教育领域的匠心精神。两位老师不仅学术造诣深厚,更擅长将理论成果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实践。在他们的课堂上,音乐不再是孤立的学科,而是与语文的诗意、数学的逻辑、历史的厚重等相互交织,共同编织出一幅幅动人的知识画卷。学生们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不仅学会了欣赏音乐之美,更学会了如何运用音乐的语言去表达自我、理解世界。这种将理论巧妙融入课堂的教学艺术,赢得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跨学科融合视角下中学音乐教学的核心素养培养实践探析》一文,如同一座桥梁,巧妙地将音乐教学与语文的诗意、数学的逻辑、历史的厚重等多学科元素相融合,构建了一个多元、开放、创新的音乐教育生态。杨缙老师与辛望老师通过深入的理论探讨与生动的实践案例,展示了跨学科融合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培养其核心素养,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在他们的课堂上,音乐与多学科交相辉映,共同编织出一个个动人心弦的知识梦境,让音乐之花在学生的心田绚丽绽放。

在重庆市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举办的2023年重庆市中学物理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学校何芳老师的作品《合理利用机械能》凭借其创新的教学设计、精准的知识讲解以及对新课程改革精神的深刻理解,荣获初中组教学课件一等奖。

同时,在重庆物理学会中学物理教育教学专委会联合物理青蓝网举办重庆市第十三届中学生物理科技小论文大赛中,何芳老师作为指导教师,凭借其深厚的物理素养,成功助力夏若瑀同学的作品《科技发明——“回水宝”智能洗浴废水回收装置》摘得初中组桂冠。该作品以其实用性、创新性和前瞻性,展现了当代中学生关注社会、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同时也彰显了何芳老师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方面的卓越成效。

何芳老师双获殊荣,不仅是对何芳老师教学水平的高度认可,也是对学校物理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成长成效的充分肯定,更是对学校坚持素质教育理念、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实践的生动诠释。她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教育者的初心与使命,用智慧和汗水浇灌着学生的成长之路,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文图/马千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