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庆教育 > 中小学 >

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科学城中学校:理论提素养,实践出真知

来源: 中国网教育 | 作者: | 时间: 2024-05-29 | 责编:

为了提升物理实验教学水平,落实高新区“5+N”智慧教研,推动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近日,重庆市高新区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说课暨创新实验操作活动在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科学城中学校的模拟联合国会议厅隆重举行。教育事务中心中学物理教研员杨天才、王胜华老师和全区80余名物理教师齐聚一堂,共研实验教学说课和创新实验操作。

提高认识,落地教育

活动伊始,教育事务中心中学物理教研员杨天才老师着重阐述了本次活动的深远意义。他强调,通过本次实验说课及创新实验操作的环节,旨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进一步推动实验教学的革新与发展,深度融合实验教学与深度学习,构建一种以实验为核心的创新育人模式,从而确保科学教育的扎实落地。

“说”出智慧,“课”展新意

别出心裁的实验设计、独具匠心的实验器材、形象具体的操作示范、生动细致的知识讲解体现了各位教师的扎实功底和专业素养,以及对于实验教学的深度思考。

来自巴蜀科学城中学高中部的聂以沫老师,巧妙地利用手机实现电灯泡的无线充电,详细讲解了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来自巴蜀科学城中学初中部的高鑫老师则通过会“说话”的杯子这一生动实例,结合激光笔和旋转八面镜,将声波可视化,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声音的传播。

大学城一中高中部的李亭苇老师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相结合,利用phyphox传感器直观地展示了超重与失重过程中的图像变化。

刘仁杰老师则运用日常材料如排笔、颜料等,成功模拟了复杂的劈尖干涉现象,令人印象深刻。

来自大学城一中初中部的高兴老师,巧妙地将非遗文化“糖画”融入物理课堂,让学生在品味传统文化的同时,学习熔化和凝固的物理知识,使学习变得既有趣又深入。

来自重庆师范大学附属科学城中学的黄睿老师,通过自制的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教具,生动地展示了如何在演示实验中突破难点,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可感。

石板中学的郑剑虹老师以“全面认识摩擦力”为主题,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3D打印等现代技术改进传统实验,解决了教材实验中的问题和不足。

总结提升,共促成长

教育事务中心中学物理教研员王胜华老师对老师们的表现进行了细致、有针对性的点评,对大家勇于动手实践、善于创新实验的亮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分享了素养导向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说课,从说课规范、作品选题多元、实验创新三个方面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并鼓励全区教师积极探索创新实验教学。

本次活动的圆满举办,不仅充分彰显了教师们对实验教学探索的积极态度,更激发了他们优化创新实验方法与器材的强烈热情。通过实践,教师们的实验教学能力得以持续提升,有力推动了实验教学向优质均衡的方向发展,为高新区科学教育实验区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图/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科学城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