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8日,全国知名德育专家,全国德育教育先进工作者、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实践导师余国良教授莅临重庆市朝阳中学,以“让教育带着温度落地——教育工作者应遵循的六个导向”为题,为全校教职工带来了一场内容充实、幽默风趣的互动讲座。讲座在和煦楼1311会议室举行,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南北校区全体教职工聆听了此次讲座。讲座由学校科研副校长陈伏兰主持。
讲座伊始,余国良教授强调,作为班主任、作为一线教师,需要研究生情,研究学生的独特性,并接纳学生的不完美。当遇到“差秧苗”时,不要执拗于怎么变差为好,而是要提升理念,蜕变思维,学会在慢慢期待中等待,在慢慢等待中期待。遇到问题,教师要学会寻找归因,教育的入口问题是寻找“是什么”,搞清楚“是什么”后,“为什么”和“怎么办”就迎刃而解了。要客观地分析环境,要客观理解并认识到单亲孩子和留守孩子的增多、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家长维权意识的增强让新时期教师面临更多的挑战。
随后,余国良教授结合自身30多年的德育经验,用感人至深的德育案例、充满智慧的教育方法和幽默风趣的语言,从法治导向、安全导向、校长导向、家长导向、学生导向、问题导向等六个方面,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他多年学校管理经验和德育实践所总结出的“赏识教育”“智慧教育”等先进理念。同时,他还分享了班主任在遇到突发事件危机的处理与应对,切实解决了班主任在突发事件处理中的困惑,使大家深受启发、受益匪浅。
在谈到“法治导向”时,余教授抛出孩子犯错惩戒前教师要反问自己的三个问题:“你对这个孩子进行过多少次提醒和纠错呢?”“你为你这个孩子准备了多少顶高帽子呢?”“你分得清惩罚和体罚的区别吗?”他强调,教育的过程至关重要,提醒和纠错是惩戒的前提,这道工序要重复100遍以上。教育的特征是慢,要遵循教育规律。表扬和鼓励的力量远大于惩戒,好老师要养成每天夸孩子三次以上的好习惯,要有1000顶高帽子。要学会把孩子的缺点、错误做减法,把优点做加法,换个角度看孩子满校园都是好孩子。
在探讨“安全导向”时,余教授设问“班级发生突发事件如何处理”,他提醒大家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要把握分寸,守住教师的边界。他说,最好的德育是引导孩子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健康成长。
余教授的讲座高屋建瓴、深入浅出,既接地气又充满智慧,讲座现场掌声不断。他用详尽的案例、诙谐的语言、亲切的互动,解开了现场教师教育的困惑,打开了大家教育的思路,为大家提供了深厚的理论支持和明晰的行动路径。
自从去年10月承担重庆市2023年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培训“教师发展示范学校培育整校培训”项目以来,重庆市朝阳中学坚持以“打造基于差异的教育新生态,分层分类助推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建构差异教育下的朝阳中学“立人强师”教师金字塔发展模型,探索并建构差异教育下的朝阳中学教师“学为人师”三色课程体系,努力形成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师发展示范学校品牌,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文图/重庆市朝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