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庆教育 > 特别推荐 >

丁世洪:“五学课堂”之西苑实践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丁世洪 | 时间: 2023-12-04 | 责编:

欣闻重庆高新区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新智慧教育“五学课堂”全面实施,吾欣喜不已。一则自己有过课堂改革的经验,组织实施起来较为得心应手。二则教育要高质量发展,必须寻求课堂之变,这也是改革之需。“五学课堂”是一场智慧的革命,不仅是技术的,更是关于人的,其着眼点在教育生态的协同。它在新课程方案、新课标的指引下,聚焦核心素养,以“五学”为课堂新引擎,以“五看五度”为评价新路径,着力构建智慧课堂的新范式。重庆科学城西苑小学地处西部(重庆)科学城最南端,巧借“五学课堂”的东风,着力变革课堂,以躬耕学科、深耕课堂的姿态,以“五个牵动”为策略,努力办高质量的公租房小学。

发动机——以预习牵动“问题引学”

问题是思维的体操,无问题不学习,真问题撬动真学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西苑人在探索“五学课堂”过程中,狠抓学生自主预习,提前两天布置预习作业,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归纳记载不懂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教师提前一天批改预习作业,弄清搞懂学生已知什么、未知什么、模糊什么、混淆什么,形成学情数据,比对教学目标,提出教学主问题,以及结构化的“问题串”,让教学更加有的放矢。课堂上,因势利导,以学定教,引导学生展示预习成果,自主交流探究问题,“教”在学生需要处,“点”在学生不懂处,在关键的地方对症下药,达成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后,及时检测分析,注重分析学生学懂了什么、还不懂什么,转化成新的问题走出课堂,学生可继续学习深究,教师则需个案追踪,让学生人人懂、人人过。

承载体——以生活牵动“情境导学”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若就知识而教,则显冷冰冰的,学生难接受,学习难深入。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只有将知识镶嵌在真实生活的情境中,让知识活学活用,这样的课堂才生动、学生才灵动。所以教师之责任不在传授,而在激发,通过创设有意义的情境,把周围世界、现实生活与课堂联系起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把生活中的知识应用于生活,用生活中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既增强实用性,又增加趣味性。情境导学,情境是媒介,行动是引导,突出寓情于教,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以情激学,以情展学,以情延学,发挥情感的动力、调节、强化、疏导等功能,引起、调动、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强化学习动机,激活自主思维,优化学习过程。

发生场——以交互牵动“活动互学”

学习在课堂,课堂重在活动。当下强调“三中心”,“学生中心”指明学习的主体、“活动中心”指明学习的组织、“意义中心”指明学习的功效。教师不是教书匠,而是设计师,通过精致地设计课程和学习体验活动,在“旧知”上引发“新知”,并持续创造与提高。一言以蔽之,教师的作用在于带领学生从现有水平走向目标水平。如何走?需要活动,活动需要设计。如何设计?需要以终为始,以学生现有知识经验作为起点,从输出端思考教学,从预期结果开始思考。设计时,需要考虑交互的效果。既不能零散,也不能琐碎。既不能“满堂问”,过于频繁的问答活动会将学生的认知片段化;也不能“满堂动”,过于密集的指令性任务会将学生的认知肤浅化。应该用较为宽泛的主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索,增强学生的自我力量感。活动时,重在有意义的交互,这需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学生与情境之间的倾听与回应。听出此言出于哪里、此行又出于哪里,然后接住,从学生的话端引出来,顺势而导,往目标方向上引。

进阶尺——以增值牵动“评价优学”

课堂评价的作用在于激励,其目的是引导和促进教师自我提高、自我矫正。评价是审视教学过程的一面镜子,适合的评价方式,可以使不同特质和需求的教师,都能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我们借助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技术、VRAR和区块链等新技术,突出“全息”“智能”“增值”三个关键词,构建多主体、全息化的课堂评价体系,记录师生在课堂中的点滴与标志性成果。运用智慧云平台,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各要素,建立成长激励机制,增强评价的可追踪性。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旗帜鲜明地抓教学质量,把评价的重点引向抓实课堂教学质量。开展“前测——学习(训练)——迁移——后测”的渐进提示评价模式,培植“增值”生长点,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关注学习结果的达成度,强化学生正向自我概念,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增效器——以赋能牵动“数字助学”

数字化的今天,教育应主动应变求变,基于系统化的知识点和逻辑关系建立数字化知识图谱,通过学习分析、课堂观察等技术,建立数字化学习社区、数字化班级,为每一堂课、每一位教师、每一名学生进行数字画像,构建一个数字化立体化的课堂、老师和学生。颠覆传统的评价主体、场景以及周期,充分用好重庆高新智慧教育平台,收集、分析、反馈海量数据,采集、分类、储存师生学习和成长的数据,生成、出具、储存评价报告,形成描绘覆盖课堂各要素的动态画像。建立持续更新并跟随终身的数字化档案,为每一堂课、每一名师生制订个性化的整改方案,充分发挥数字评价在导向、鉴定、诊断、调控、改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优化教学行为,促进师生个性化成长,引导课堂建设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以数字化开辟教育发展的新赛道。

丁世洪 作者单位:重庆科学城西苑小学校)

作者简介:丁世洪,重庆科学城西苑小学校书记、校长,重庆师范大学校外硕士研究生导师。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名师,全国小学名校长窦桂梅领航工作室成员。担任过校报主编,报社实习记者,编辑过年鉴,修纂过县志。钟情书法,酷爱诗词。数十篇文章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中小学校长》《教育家》《德育报》《教师报》《自学考试报》《中国档案报》《中国档案》《中国钢笔书法》《书法报.硬笔书法》《书法报.少儿书画》《课堂内外.小学教研》等刊物上发表。结题结项多项省部级课题(项目),多次参加或指导省部级赛课荣获一二等奖,多篇论文在国家、市区比赛中获奖,多次受邀到重庆师范大学、綦江区、学校以及社区讲课,多次受邀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海南等地交流发言。著作有《创响未来:深耕课堂》《我在西丰听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