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庆教育 > 中小学 >

重庆市江北中学生命教育展示周呈现高质量生命之课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时间: 2022-05-24 | 责编: 卢玉勤

如何更有效地在学科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生命教育中老师、家长、学生如何定位?近日,在重庆市江北中学校第11届生命教育成果展示活动中,来自重庆、四川、贵州等省(市)的优秀中小学老师,通过线上线下2种形式,带来14堂高质量生命之课。执教者与专家学者共研共讨“双减”背景下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与策略,呈现出教育思想的碰撞,勾勒出生命教育更好实践的蓝图。

作为生命教育成果展示周活动的一环,生命之课通过“365”生命化课堂同课异构,主题班会、心理健康、生命美育课展示及“四环四案”集体备课等形式,展示生命教育成果。生命化课堂同课异构环节分为初、高中两个会场,来自重庆市江北中学校、朝阳中学的教师与四川、贵州两省的优秀老师打破时空,云端展技,一起带来8堂“365”生命教育课。

“365”生命化课堂包含“三维六性五生”,围绕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力争做到思想性、创生性、情怀性、体验性、交互性和审美性融合,达成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的生本课堂;情境自然,回归生活的生活课堂;平等民主,交往愉悦的生态课堂;体验感悟,创在发展的生成课堂;激发生命,丰富情感的生长课堂。川贵渝三地老师们紧紧围绕“365”生命化“三维六性五生”的内容,课堂展示涵盖了初中与高中阶段。

从语文学科的标注到英语学科的听读;从妙趣横生的细胞分裂到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8位教师聚焦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三个维度,通过设计课堂任务清单、观看案例发现问题、组织学生探讨问题,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定义生命的意义,让学生课堂内外知识双丰收。此次“同课异构”还通过直播的方式在专家点评和观课上实现了北京乃至全国同行的互动交流,为参加活动的所有师生奉上了一场场视听盛宴。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刘晓波,雅安市雨城区教育局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师培训中心、教研部主任苏莉,绵阳外国语学校熊海,宜宾南溪区北培外国语学校陈庚虎等专家学者进行了专业点评,充分肯定了8堂课优点的同时也提出了中肯的改进意见。并表示这种联合教育活动对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学质量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措施,促进了教研与课堂的深度融合。

当天,江北中学6堂主题班会、心理健康、生命美育课较为完整地向大家展示了生命教育的时间、空间弹性。无论是主题班会课,还是美育课,只要教师聚焦生命教育组织教学,学生就能主动积极地探索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让他们的青春绽放光彩。

主题班会课《复活体验记》上,满载全班学生的“梦想航班”突然遭遇雷暴天气,飞机在风雨飘摇中险象环生。航班上的所有人作了最坏的打算,这个时候“你最想对谁说什么”?面对突然出现的问题,在场学生完全沉浸在惶恐不安的情景中,他们毫不犹豫地表达了对亲人朋友的不舍。杨丽老师引导大家明白,“生命是珍贵的,也是脆弱的”。随后,通过小组学习等形式,师生共同认知了生命,到最后通过榜样的力量升华生命。

此外,在《养成规则意识,成就更好自己》《与责任同行》《时代新青年 责任主力军》3节主题班会课上,师生们通过现状分析,到原因探究,最后主动形成共识,既达到了消除学习懈怠、不懂感恩、逃避责任等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学习生活陋习问题,更多地从学生身边人、身边事出发,让学生发散思维,将目光不光放在课堂内,而是更多地放在未来成长路上。心理健康课《时间管理大师》通过折纸条的小游戏让大家做生命减法,明白生命可贵。从而学会规划时间、合理利用,明白奋斗有时;生命美育课《千里江山巧布局》完全体现美育课程特点,张会秋老师通过讲解构图当中的“三远法”,利用拼贴山水照片、移山接水的方式引导学生赏析名画,学会知识技能。在过程中,逐渐升华情感,“育美育德”,让学生对自己“青春巧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活动邀请到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所长杨昌义,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副教授王智,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骆鹏等专家学者对展示课进行点评。他们对展示课体现的师风师貌、教学设计及知识目标、德育目标达成均表达了肯定,同时细致地阐述了生命教育融入学科教学的价值及发展、精进方向。

此次活动还进行了初中英语、物理学科“四环四案”集体备课展示,分享了江北中学在“双减”之下积极探索“提质增效”的方法和路径。

初一英语备课组从 “单元整体设计的意义”、“单元整体设计概览”、“单元教学目标”以及“单元整体设计说明”等方面,挖掘出本单元以“规则”为主题,以培养学生树立规则意识以及辩证思维为目标,开展了教学活动,为在英语教学中落地核心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做出了大胆的尝试。

初二物理备课组以沪科版八年级第十章《机械与人》为展示单元,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说课展开,通过情境创、问题导学、学生独学、小组助学、班级展评实现任务驱动,选用了具有个性和创意的作业助力课程评价,进一步培育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重庆市教科院普通中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周智良点评道:“江北中学的集体备课非常有计划、有措施、有效果”,他认真分析了每位老师的说课,指出集体备课不仅激活了老师们的思维,促进了老师们的交流与合作,还使教师个体和教研组集体得以快速、有效的生成和发展。

此次生命之课的展示活动既是江北中学 “生命教育”成果在国家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开展与“双减”双向赋能的深入探索,同时也联动友好学校有力展现了基础教育改革创新的活力和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特质。这将进一步促进学校生命教育的深化研究与推广,从而进一步落实北碚区“全息育人”行动计划,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图文/晏笛  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