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持续发展,学校的接续壮大,源自于优秀师资力量的不断成长。重庆市两江中学锚定师资建设主线,大力实施“青蓝工程”,提供培育土壤,在教学实践中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形成学校师资成长梯队。一大批优秀青年人才正逐渐成为学校发展的生力军,为新时代教育变革和学校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10月中下旬,渝北区2021年秋季中小学优质课大赛陆续举行。重庆市两江中学校青年教师王文榜和杜泽瑞在决赛场上发挥出色,分别夺得高中物理组和高中英语组一等奖。他们的课堂设计都不约而同的指向“五育并举”的时代要求。
杜泽瑞老师的课堂设计理念新颖,环环相扣。以“写一个故事”贯穿课堂,通过肢体语言表演,激发学生兴趣。在阅读和写作环节,抓住文章的细节,分析出文章的结构和段落大意,让学生对不同肢体动作的表达有直观的印象。通过老师精心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到故事的内容,并合作续写故事的结尾。学生了解到只要努力就可以改变自己,学会感恩,努力学习,让老师为他们骄傲。
王文榜老师在课堂中以物理核心素养为基点,引导学生对磁场的认识从定性向定量转化,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探究特殊物质场的思想和方法,传承科学大家的优秀精神品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认同感。用探究实验为抓手,探究定量的找出磁感应强度的计算方式,通过过程体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探究能力,主动生成物理思维。
10月中旬至11月初,渝北区高中化学、政治、英语、物理等新教材培训相继举行。在培训研讨会上,各学科采取同课异构方式,积极研讨新教改,促进高效教学。该校青年教师周丹、李志妮、文家平、周洪阳在各自学科培训研讨会上主动献课,给与会教师和专家留下深刻印象,充分体现了两江中学青年教师风采。
周丹老师通过问题引领,以探究活动为载体,帮助学生建构了金属钠的性质,建立起研究物质性质的认知思维模型。通过引导,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认知方法,逐步开展分析,师生共同探究新知钠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观察总结出钠的物理性质。
李志妮老师基于教材的深入研究,采用更能引发学生思考的议题式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并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其中,感受中国革命和改革开放的力量。
文家平老师从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展开。以郎平退役为导入,引入运动领域的传奇人物。阅读从read for main idea,read for information到read for language层层深入,进行深度的语篇阅读和分析,并对文中用到的排比和夸张两种修辞手法进行了赏析。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对传奇人物的精神意志品质作了分析和总结。鼓励学生从他们身上汲取精神力量,努力拼搏,永不言弃。
周洪阳老师以水上飞行器视频导入,用提问引领,丝丝入扣,语言过渡流畅自然。学生动手走心,充分展示,重难点落实、突破举重若轻。课件精美,板书工整,堪称落实核心素养的高效范例。
“两江中学借助学科组团队力量,反复锤炼课堂,精益求精,向全区兄弟学校强力输出了教研组的文化。”获得区教研员高度评价。十月中下旬,渝北区启动基础教育精品课大赛,学校青年教师唐小陆申报的《Unit 1 What’s the matter? Section A 3a-3c》课程成功被评为区、市“精品课”,并被遴选至教育部参评部级精品课。这是该校青年教师培养的又一大成果。
唐老师本节课以题为“Did you get any help from others or did you help others in your daily life?”的采访视频开课,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好人好事而引入阅读内容:Bus Driver and Passengers Save an Old Man.学生利用预测、扫读、查读等阅读技巧,猜测文章的主旨大意,了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起因、经过和结果。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利用关键动词或短语对全文进行复述,以加深学生们对故事发展经过的理解和记忆,感受故事中司机和乘客们的友善和乐于助人。
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可以发现我们身边各行各业的人都在默默地帮助着他人,以此启迪学生反思,自己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别人。呼吁同学争做温暖、善良、乐于助人的人。只要人人都能付出一点爱,我们的生活将会充满爱与欢乐,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两江中学是一所年轻富有朝气的学校,拥有一批高学历、有活力的教师队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全面推行课程改革,一直是学校紧抓不懈的核心工作,学校将继续实施“青蓝工程”等强校战略,促进青年教师成长,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师资保障。(图文/陈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