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兼善中学由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卢作孚先生创办,至今已有91年历史。学校贯彻“兼善教育兼善天下”的办学理念,谨遵“智仁勇恒”的校训,发扬“舍得干在兼善”的校园精神,自2017年以来,学校依据近90年办学传统,总结兼善办学文化,不断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确立了“弘扬卢作孚精神,做兼善特色教育,办兼善天下学校”的办学定位。学校以打造校园特色文化、建设教师特色团队、培养学生特色素养为抓手,全面深化兼善特色教育。为进一步宣传兼善特色教育,从本期开始,我们将推出兼善中学校长谈兼善特色教育系列报道。
兼善中学两大特色教育价值观
一、特色教育价值观:兼善中学校园精神
1893年,卢作孚先生出生在重庆合川。因家境贫寒,他自小学毕业后便辍学,后经过艰苦奋斗自学成才,为社会和国家作出了卓越贡献。教育救国,是他的毕生理想。
1925年,卢作孚先生在合川集合一群志同道合的青年,创办了民生轮船公司并出任总经理,开启实业救国的道路。经过苦心经营,民生公司统一川江航运,将外国轮船公司逐出长江上游,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航运企业。
抗日战争爆发后,卢作孚先生率领民生公司员工积极投入抗日救国事业。其中,最为后人所称颂的是被誉为“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宜昌大撤退,他在现场不畏艰险,坚守码头,为完成转运任务通宵达旦、废寝忘食,为国家保存了工业命脉。抗战胜利后,民生公司除了改进内河航运外,还开始发展海洋运输。因此,建国初年,毛主席称卢作孚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万万不可忘记的四大实业家之一。
兼善中学潘松校长说,在兼善中学91年的办学历程中,作孚先生注重培养学生艰苦朴素的品德和为社会服务的风气,带领师生共同参加建校劳动和北碚城市建设。注重社会救济事业,开办兼善餐厅、西山坪兼善农场、兼善砖厂、兼善面粉厂等为贫苦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场所。充分重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利用西部科学院四个研究所的设备,为兼善学生开展实验活动;聘请专家、大学教授兼课,提高教学质量。这些历程,充分体现作孚先生在兼善中学办学中的勤奋实干,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兼善师生,在实践中实干,在学习中实干,使兼善中学获得全省“会考”免考的资格,并在后来创造出全市高考状元花落兼善的优秀业绩。这种实干精神进一步促进学校体育艺术工作开展,南风社、铁流社、国乐队、足球队,走出学校,突破区赛,屡获佳绩,全国出彩。
卢作孚先生跨越了“革命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三大领域,无不彰显着他坚韧的实干精神。而这种精神也深深影响着他创办的兼善中学,由此,铸就了兼善中学特有的校园精神:“舍得干,在兼善”。在兼善中学今天的校园里,这种精神也无处不在!
二、特色教育价值观:兼善中学校训
1932年,时任中国西部科学院副院长的张博和先生,受邀兼任兼善中学校长。他深受中国优秀儒学传统文化和卢作孚思想的影响,提出“智仁勇恒”的校训,具体内涵为中国传统儒学所讲的为人之德,即智者无虑,仁者无忧,勇者无惧,恒者行远,注重培养学生学识渊博善明辨,真诚无私善爱人,勇敢果断有胆识,坚韧顽强有恒心。
潘松校长说,张博和校长提出的校训,诠释了卢作孚先生提出的办学思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中“独善”与“兼善”的具体内涵,让“兼善教育兼善天下”内涵具有自身的特色价值追求。从1932年开始,兼善教育谨遵校训,重在通过追求兼善特有的价值内容进行育人,让学生强智、厚仁、培勇、炼恒,创造兼善教育的累累硕果。
潘松校长认为,特色教育必须具有特色的价值愿景,这样的特色价值愿景也必须建立在特色的办学理念引领之下。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兼善中学师生谨遵校训,践行校园精神,彰显出独特的办学精神,体现出兼善教育特有的价值观。这样的教育价值观,充分体现人本主义的“以人为核心”的观点,强调人内在情感、精神、价值观的完整人格培养,是“善其身”的内核;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岗、敬业、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的诠释,就是兼善特色教育“善天下”的价值追求。(文图/重庆市兼善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