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庆教育 > 特别推荐 >

重庆市巫山县职业教育中心高水平学校建设侧记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时间: 2021-09-10 | 责编: 卢玉勤

党建引领打造高水平人才培养基地

——重庆市巫山县职业教育中心高水平学校建设侧记

校园全景

重庆市巫山县职业教育中心地处三峡腹地,渝东门户,是全国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2018年12月,重庆市教委下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立项建设学校名单的通知》(渝教职成发〔2018〕17号),学校被确定为重庆市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培育学校。两年多来,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以夯实党建工作为基础,逐项落实高水平学校建设“6+1”板块建设为目标,办出了一所高水平的人民满意的学校。

实施“三大举措”夯实高水平党建基础

实施以“456”党建机制、“双培”目标、“三亮”活动三大举措为主要内容的高水平党建工作,夯实“强基础、培优质、保落实”的发展目标。

强基础:创新“456”机制(用“学习强国APP”、钉钉群、QQ群、微信群4个平台;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5项抓手;开展“风清气正”党员讲坛、“不忘初心”系列党课、“争先创优”示范引领、“固本强基”组织建设、“以案四说”警示教育、“共遏疫情”支部联建等6项活动),强化思想引领,推动全校师生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培优质:抓实“双培” (将优秀教师培养成为优秀党员、优秀党员培养成为教学名师),将3名优秀教师培养成了中共党员、2名优秀党员培养成了研究员。

保落实:开展“三亮”活动(党员教师亮身份、亮承诺、亮业绩),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在帮扶乡镇实行战区制,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实施精准帮扶,深度贫困镇如期脱贫摘帽,结对帮扶的249户贫困户顺利脱贫,取得了职业学校教师结对帮扶贫困户摆脱贫困的胜利,三名党员教师荣获县“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学校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在重庆日报专题报道。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党员教师按照疫情就是命令,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工作,党员干部主动担任校园、居住小区防疫情宣传、楼栋出入管理志愿者,做好返渝返巫师生健康检测和生活服务。为解决学生线上学习对教材的渴求,30余名党员干部在2020年3月5日冒着风险、啃着面包,行程1500多公里,将1500多套书籍送到学生手中,获得社会、学生及家长高度好评,正是广大党员干部守土有责,始终坚守抗疫一线,确保了师生安全,取得了抗疫阶段性胜利。

听时代楷模毛相林上党课

全体党员教师坚持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积极参加党史学习教育,在重庆市职教学会组织的市中职师生党史知识竞赛中,学校荣获重庆市中职学校党史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奖、党员教师组、学生组分获党史知识竞赛市二、三等奖,党员获得市级以上表彰29人次。

践行“四大体系”实现法治、善治、共治

践行以完善制度体系、构建“五横五纵”、深化学分制、大部制改革四大体系为主要内容的高水平治理体系建设,实现高水平发展。

实训楼

完善制度体系:以修订完善《重庆市巫山县职业教育中心章程》为核心,坚持问题导向,问诊于民、问计于民,通过深入学生、家长、社会、企业、教师座谈、走访调研,逐条梳理管理淤阻,先后完成了《巫山县职业教育中心处室工作职责》《巫山县职业教育中心教师晋职、晋级考评实施办法》等66项制度修订,为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落实党政联席会决策机制,发挥教代会、纪委监察等监督作用,构建“五横五纵”(“五横”即校级班子、中层干部、专业部长、党员、教师队伍5个层级;“五纵”即党委、行政、纪检、督导、工会5个领域)网格化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促进民主治校水平进一步提升。深化“学分制”“大部制”改革,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强化微信公众号、官网运营,通过“内聘骨干校培、外邀专家指导、选送干部参训”等方式,建立起一支“顾大局、乐奉献、肯担当、有魄力、讲实效”的善治团队,实现科学治校。

推进“五大任务”助力地域特色专业群建设

学校以明确行业需求现状、优化专业群建设方案、制定专业群人培方案、构建创新课程体系、推进教学模式改革五大任务为抓手,为汽车后市场服务专业群、大数据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助力,拓展旅游服务及生态康养专业群、现代生态农业专业群建设,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定位。

22发动机拆卸

结合《现代汽车运用与服务行业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调研报告》,邀请行业、企业专家、职业院校教师等开展典型工作任务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找准汽车运用与维修、新能源汽车、数控技术与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技能共性和个性,依据“底层通用、中层分离、高层互选”的理念完善了《巫山县职业教育中心现代汽车运用与服务专业群建设方案》。

依托学校、企业两个平台,通过专业共建、标准共定、师资共育、教材共编、基地共用、成果共享“六共”模式,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巫山县职业教育中心现代汽车运用与服务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

搭建公共基础、专业群通用、专业核心、全员选修4个课程平台,每个平台承载若干门课程,每门课程按学历教育与“1+X”证书融通理念,采用模块化设计,课程教学根据专业特点进行模块组合,构建“平台+模块”课程体系。

优化专业群课时安排,每天下午第三节课为全员选修课,依托专业实训室和特色社团,聘请骨干教师、社会贤达、能工巧匠开发专业技能+人文素养+特长爱好的选修课程资源,推进“全员选修走班选课”教学模式改革,学生可以跨专业、跨年级通选,积极探索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新模式,学生参与率达90%,选修课程达72个类别,通过一年的“全员选修走班选课”教学模式改革,学生的综合素质初步得到显现,“基于‘学分银行’管理下的中职学校‘全员选修、走班选课’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获得重庆市教学成果培育类三类。

实施“六项计划”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学校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实施教师发展计划、精英教师团队打造计划、教师专业能力拓展计划、教师快速成长计划、教师创新团队、名师工作室六大计划,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修订了《巫山县职业教育中心教师发展规划》《巫山县职业教育中心名师工作室实施方案》《巫山县职业教育中心专业带头人管理细则》3项制度,激发教师内生发展动力,分层分类推进各类教师的发展。

成立5个名师工作室、1个博士工作站,分别从教育科研、教学模式改革、技能教学、中职德育、科技创新五个方向展开研究,为教师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打造教师精英团队。科学利用鲁渝协作项目,邀请专家来巫援教,选派教师赴鲁学习,通过骨干校培、专家指导、选送参训等方式更新职教理念,开阔教师视野,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接轨国、市赛教师教学能力、班主任能力大赛标准,组建4支教学创新团队,邀请西南大学、市教科院专家到校进行现场培训指导,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通过师徒结对,帮助青年教师提升业务水平、缩短成长周期,助推教师快速成长。建设期间新增研究员4名、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1名,市级学科名师1名、重庆市最美教师1名,市级骨干教师2名、高级讲师6名、高级双师型教师13名;市中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奖14人次;教师在市中职技能大赛中获奖38人次,其中年轻党员教师吴昌敏同志2021年在重庆市第十三届技能大赛旅游专业教师组中餐摆台赛项中荣获市一等奖;教师在其它市级以上赛事中获奖240人次;市县级课题结题8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4项;《WPS office技术应用》《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两门市级精品在线课程成功立项;《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信息与技术》两个专业的重庆市课程思政示范课堂、教学名师和示范团队成功立项。电子、建筑、财会、学前教育、计算机、旅游6个专业成功申报“1+X”证书试点项目。学校正在组织实施的有关“三全育人”及“1+X”证书方面的教学成果研究改革获得2个重庆市教学成果培育奖。

启动“七大工程”培养高水平技能型人才

完善三全育人机制,开展五育并进、技能提升、健康关怀、文化育人、活动育人、社会实践、职业素养培养七大工程为主要内容的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建设。

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行党政齐抓共管、部门通力协作、全员共同参与的育人机制,形成学校、家庭、企业、社会四位一体的育人合力,构建起“三全育人”工作新格局。围绕“习惯好、能力强、爱学习、守纪律”的学生德育目标,以“十个三”“十个一”学生行为规范为抓手,实施“四精五育六措施”德育工程,以文体活动为载体,以社团选修课为阵地,以各类赛事为平台,以身边榜样为激励,以志愿服务为纽带,在活动中抓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充分挖掘和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构建了以德育为首的“三横五纵”(“三横”即“师评、自评、家长评”考核评价学生的日常行为,“五纵”即“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实践创新”五方面分类考核量化学习过程)的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式。通过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特色选修课程开发,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推行教学模式改革,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实施学分银行、班级值周管理,实现五育并举。

成人礼

开展高三成人礼、校园好声音、祭扫烈士陵园党史微宣讲等活动,实现活动育人。凸显“会泽白技尚能天下”校园文化、“三峡移民”文化、专业文化建设,县级禁毒警示教育馆、消防体验馆、地灾体验馆设置我校,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引进巫山县心康辅导中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守护学生心理健康,实施人文关怀。寒暑假社会实践,增强社会认同。

运动会开幕式表演

三年来,学生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明显提高,为学生成人成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截止目前杨梅等6人获中职国家奖学金,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市级一等奖12人次、二等奖61人次、三等奖120人次,学校团委荣获重庆市“五四红旗团委”,组织师生参与“巫山国际红叶节”等志愿服务,2019年获“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马昕宇在“山水之城美丽之地”导游讲解业余组比赛中获重庆市二等奖,吴静、黄登榜、史玲韫老师指导的李晓菲在2020年重庆市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征集活动中荣获优秀提案。聂兴萍、徐毅老师指导的陶晓春在重庆市第二届学生会干部风采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学生在才艺、素质类比赛中获得市、县等级奖61人次。

拓展“八大功能”打造高水平服务新高地

拓展合作办学、产业服务、社会服务、精准扶贫、企业孵化、技能鉴定、社区教育、特殊教育八大功能,建设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新高地。

学校着眼“长江经济带发展”与“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依托巫山职教工业园,深化“园校互动,校企融合”推动产教融合。打造现代汽车运用与服务专业群,增设新能源汽车、增材制造专业;与北京江边城外联合开设“订单班”,与重庆5所高职院校签订了“3+2”联合办学协议;2019年招收新生1315人,在校学生数达3115人;升入高职学院和普通本科高校学生数占在籍学生总数的比例达61.2%、直接就业率达到36.8%、优质企业就业率达21.3%。

为普及职业就业,2019年、2020年,学校共接待了全县各级各类教师、学生、企业员工、公务员4000余人到校进行职业技能、职业场景体验,物联网安装调试员、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2个新职业培训及资格认定基地落户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通过专家组验收,“巫山职业教育产业发展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有序推进,2019年至今累计完成各类技能培训11000人次,400余人的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完成全县19个乡镇、592个果园、58722亩的柑橘、脆李果树管护绩效评价工作。

发挥市级孵化基地作用,培训电商人才,开展创业培训促进就业,指导孵化企业开展线上营销,将巫山纽荷尔、脆李、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推向市场,辐射全国各省市。拓展学校办学模式改革,提升学校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探索“校村互动”,携手共建乡村旅游示范点14个,脆李、柑橘等种植示范基地6个,创建学生创新创业中心1个,指导毕业学生创建企业2家,助推32家农家乐、65个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促进了扶贫攻坚工作和全域旅游示范县的创建,为乡村振兴助力。实施“三级孵化”,2019年至今成功孵化企业24家,企业产值达2778.7万元,2019年至今开展创业活动70次,较上一融资对接12次,较上一年度同比增加71.4%,运营与管理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李丽 史玲韫 宋清山 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