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庆教育 > 职业教育 >

重庆市多措并举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来源: 华龙网 | 作者: | 时间: 2021-06-08 | 责编: 卢玉勤

重庆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把职业教育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创新中的突出位置,以服务发展为导向、以质量为根本、以改革为动力,强化政策保障、优化发展环境,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目前,全市建成国家级示范中职学校30所、示范高职学校3所、骨干高职学校3所,10所高职院校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群建设单位。2020年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2.37%,留渝就业创业毕业生达84.5%。

强化组织领导,绘就职业教育发展蓝图。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多次深入职业院校调研,对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切实加强党对职业教育的领导,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推进民办职业学校党的组织建设和党的工作全覆盖,选优配强民办学校党组织书记。做好制度设计,与教育部签署落实“职教 20条”备忘录,出台《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2018—2020)》等政策文件,努力打造职业教育升级版。

坚持重点保障,加大职业教育有效投入。健全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将职教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财政教育资金增量重点向职业教育倾斜,教育费附加的30%以上用于职业教育。全市近5年财政性职业教育投入由61.5亿元提高到94.1亿元,年均增长5%。完善覆盖中高职教育的生均经费拨款制度,中职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从2012年的750元提高到1500元,高职由6000元提高到1.44万元。出台民办职业学校财政补助政策,对中高职民办学校分别给予年生均500元、2000元公用经费补助。市级财政安排资金7500万元,用于支持办学条件薄弱的公办高职学校建设学生宿舍,保障高职扩招顺利开展。近年来,财政每年投入近16亿元,惠及中高职学生达60万人。

优化布局结构,校企协同服务产业发展。优化资源布局,着力构建“1+2+4+N”职业教育发展格局,打造主城职教核心区,在万州区、永川区建设“两个职教基地”,在黔江区、涪陵区、江津区、合川区建设“4个职教区域中心”,扩大优质职业教育资源覆盖面。优化专业设置,高职立项建设60个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提升专业,建成国家级骨干专业69个,6所高职院校7个专业点成为全国职业院校示范专业点;中职建成市级重点(特色)专业119个、高水平骨干专业90个、紧缺骨干专业75个,专业设置与重点产业匹配度达86%。深化产教融合,全市职业学校与超过6000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共建10个市级公共实训基地,120个学生培养、教师实践和企业生产、员工培训“双基地”,16个职教园区和20个示范性职教集团。

对接重大战略,提升职教开放办学能力。推进成渝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签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发展框架协议,实施双城经济圈公共服务共建共享重大项目,两地联合成立职教联盟9个。鼓励职业院校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外向型企业开展合作,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共建“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发展人文交流研究院,在坦桑尼亚、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等国家和地区建立7个海外鲁班工坊或境外二级学院。加强省际协作帮扶,与山东省建立鲁渝教育扶贫协作关系,与贵州、云南开展“渝黔合作”“渝云合作”招生战略合作。

深化教学改革,持续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强化课堂教学,扩大优质教学资源,建成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4个、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3门,近三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6项。构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深入实施中职与本科“3+4”、中职对接高职“五年制”、高职与本科贯通“3+2”分段培养人才试点,探索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纵向衔接上升通道。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4万余名学生参与,职业院校学生双证获取率达87%。扎实推进高职扩招工作,持续深化“文化知识+专业技能”高职对口招收中职毕业生和高职春季招生工作,引导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

突出引培并举,着力打造高质量师资队伍。实施重庆英才计划,力争用5年时间培养200名技术技能领军人才。实施“巴渝工匠”2020计划,每年开展“巴渝工匠”杯技能竞赛,培养选拔高技能人才6万余名。实施“双千双师交流计划”,计划5年内校企互派2000名教职员工进行交流。目前,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占比为51%。通过政府采购等方式,建立 35家中职教师培训及企业实践基地,建设国家级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3个。落实素质提升国培、市培计划,实施骨干专业教师研修计划,选派教师赴国外研修学习。创新实施“高职院校+优质中职学校+行业企业”三位一体培训模式,每年培训骨干校长和教师600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