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庆教育 > 职业教育 >

“教授博士团”走出产业扶贫特色路

来源: 重庆日报 | 作者: 胡忠英 刘兰泉 李应 | 时间: 2021-04-22 | 责编: 卢玉勤

学校党委书记王官成(右)带队赴巫山深度调研,助力乡村振兴

刘兰泉教授团队在巫溪天元乡新华村为猕猴桃种植大户示范讲解猕猴桃栽培技术

学校院长郭天平(中)一行赴江津区对口扶贫村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校园风貌

巫溪县天元乡是大巴山深处的一个国家级深度贫困乡,当地基础设施落后,自然资源匮乏,经济发展缓慢。然而,当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教授博士团”走进这里,变化就此发生。他们瞄准猕猴桃产业展开科技扶贫,让昔日的“野山果”变身为贫困山区致富的“金果果”,并且辐射到巫山、江津、丰都等4个区县的10多个乡镇,走出了产业扶贫的特色路子。

“职业教育是脱贫攻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职教人肩负着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使命。”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负责人强调,学校充分发挥办学优势,以为民之心答好“民生卷”,以担当之举绘好“致富图”,以奋进之行走好“发展路”,在脱贫攻坚中发挥出巨大作用,彰显职业教育在技能扶贫中的实招优势。

因地制宜找突破  科技项目来撬动

高校是人才、智力、科技、文化的聚集地,是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生力军,自当在新时代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实现自己的使命与担当——这是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鲜明态度。

作为我市职业教育的“领头羊”,学院以深度产教融合赋能内涵发展,成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先后3次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还勇担社会责任,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成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2018年,学校开始对口帮扶巫溪县天元乡,本着“精准扶贫”的要求,对学校帮扶的乡村进行了实地调研。然而,由于该乡地处偏远山区,群众文化水平低,基础设施落后,自然资源匮乏,“精准帮扶”一度不知从何抓起。

在与当地百姓的交流中,一名村民说“能否把山上的‘洋桃树’砍了种点啥”,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却引起了调研组的重视。经实地查证后,调研组发现村民口中所谓的“洋桃树”就是“野生猕猴桃”。整个天元乡野生猕猴桃林业资源总量超过1万亩,由于无人管护,挂果率低、病虫害严重,对当地并未产生太多经济价值。

“有时候让思想转个弯,就能把劣势变为优势。”调研组没有灰心,而是迎难而上,深度调研、数次考察、几番讨论,认为天元乡刚好具有适合野生猕猴桃生长的海拔高度(800米—1200米),经过与天元乡万春村等深度贫困村的详细座谈,确定了野生猕猴桃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拉开了大力发展野生猕猴桃产业的序幕。

“职业教育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扶贫最终必须依靠培植当地产业、发展地方经济来实现。”在学校看来,帮助天元乡走出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新路子,是帮扶的重难点。

带着决心和经验,怀揣信心和期待,专家组聚焦天元乡的野生猕猴桃产业开始酝酿一场“重大战役”。

教授博士出高招  团队智慧解难题

思路定了,但是老百姓的疑惑还有不少:“这就是一些野果果,能有什么大作为?”

“扶贫工作最重要的就是与贫困户‘心连心’,赢得他们的信任。”学校负责人说,老百姓对猕猴桃产业持怀疑态度主要还是对技术、发展没信心。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累的大量生产实践技能技术与经验是破题关键。为此,学校首先推出了一支高水平“智囊团”,给百姓吃一颗“定心丸”。

很快,学院依托本校科技创新研发平台,由学校教师、重庆市级科技特派员、重庆市“国家三区科技人才”刘兰泉教授作为带头人,组织李莎莎、崔丽荣、王菲、梁丽、李云均5位环境资源、土壤学、植物营养学等方面的博士,组建成“教授博士帮扶团”。

“教授博士懂不懂我们这些庄稼活,能真心帮我吗?”老百姓在兴奋的同时又心存疑虑。担心很快被打消,这些教授博士没有一点架子,不怕累不怕脏,先后2次驻村开展土壤采集分析、水源采样检测,分3批发放300余套技术资料,每月1-2次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培训指导,推广“挂袋式”防控技术。百姓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这些专家真懂技术,是真帮扶!”随后,越来越多的百姓打消顾虑,加入到野生猕猴桃种植大军中。

“作为重庆高等职业院校派出的特派员及‘三区科技人才’,我应当义不容辞地帮助他们不断提升专业技术技能,提升服务对象的产业技术技能水平、农业管理现场经验、农业产业经营理念,促进他们更好发展,从而产生示范与带动放大效应。”刘兰泉教授说。

就这样,博士教授团队和当地百姓心连心、肩并肩,共同克服一个个难关。

猕猴桃种植技术特别是病害防治是限制产业发展的关键,帮扶团队制定了操作性强的《野生猕猴桃产业帮扶技术路线》,分别围绕野生猕猴桃种苗基地选建、种苗繁殖、栽培管理等方面,线上线下结合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技术指导,先后集中开展专题培训10余场,覆盖了该乡11个贫困村。

专家们又发现天元乡优质野生猕猴桃种苗极其稀少,必须要通过嫁接才能长出高品质的野生猕猴桃。帮扶团队为天元乡在4个不同海拔高度规划了130亩野生猕猴桃种苗繁育基地,为11个农户的种苗基地免费赠送了优质野生猕猴桃种苗砧木,推动了超过2000亩野生猕猴桃开发林地早日量产。

随着果树挂果销售,村民尝到了种植野生猕猴桃的甜头。专家们又思考如何规模化发展,通过组织动员、案例引导等方式,带领意向村民实地考察等方式,指导龚道廉等10多家种植大户及贫困农户成立“天元乡万春村野生猕猴桃专业合作社”筹备小组,进一步推广发展“万春牌”“天元牌”等品牌,推进野生猕猴桃的规模化、专业化种植。

几年间,超过200天深入镇(乡)村,走了3万多公里乡村道路,教授博士帮扶团用心用智开展科技扶贫,和当地百姓想在一起、做在一起,帮助老百姓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打造产业品牌梦  “天元模式”辐射广

在3年的帮扶工作下,天元乡成功建立起野生猕猴桃从“种”到“销”的全产业链,野生猕猴桃种植产业成为天元乡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

“天元乡的扶贫路子瞄得准、走得稳、走得快,我们也要取取经。”在看到天元乡的变化后,巫山县、万州区、丰都县等5个区县的10多个乡镇投来了期盼的目光,纷纷邀请学校专家团队来指导。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帮扶团毫无保留,无私奉献,截至目前累计培训产业农民超过2000人,指导猕猴桃产业面积超过8000亩。

值得一提的是,帮扶团队在大力帮助产业发展的同时,注重产学研相结合,将猕猴桃种植产业实践形成理论研究加以推广应用,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认可。

2019年,团队撰写的《猕猴桃栽培及溃疡病防控关键技术》成功入选科技部《科技精准扶贫先进实用技术成果》,并向“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和秦巴山片区推荐;主持4个课题,形成方法方案3个,方便果农在田间快速识别、诊断及防控猕猴桃溃疡病及相关主要病虫害。

在猕猴桃应用研究过程中,团队与万州区铁峰山猕猴桃专业合作社等合作,课题组组织开发了万州区企业标准《猕猴桃溃疡病防治技术规程》1套。研究成果《猕猴桃栽培及病虫害防控彩色图谱》被中国农业出版社选中列入“听专家田间讲课丛书”,将在更大范围内发挥重庆市猕猴桃科研的创新作用。

成绩写入历史,奋斗永向前方。

“尽管在学校的帮扶下,天元乡已经实现脱贫摘帽,但学校将实施‘送一程’工程,摘帽不‘摘’帮扶,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学校党委书记王官成说,学校将持续发挥“双高计划”高水平学校作用,深化科技帮扶,让更多的专家、教授派到乡村、田间地头,助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服务乡村振兴。

链接>>>

不忘初心担使命  扶贫路上洒真情

日前,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郭天平带队深入巫山贫困镇开展脱贫攻坚调研慰问,将慰问品送进贫困学生家里,赴洞桥村了解电商平台运营情况……以实际行动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多年来,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从“培养高技能型人才,高质量就业改变家庭”入手,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办学特色,展现职教作为。

据了解,该校从“培训农业职业经理人,撒下乡村振兴种子”做文章,组织科技人员和教师“走田坎”“访农户”“进农企(合作社)”,运用“互联网+”构建农业经理人学习“教学资源库”,线上线下教学学习,持续“培训后服务”。学院先后面向重庆38个区县和四川达州开展了10余期农业职业经理人系统培训,培养了近500名“既懂农业经营又懂农业技能的优秀农业职业经理人”。

学院依托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中华全国总工会职工培训示范点、国家示范职业技能鉴定所等多个项目基地等平台,紧密对接30余个区县、100多家合作企业,广泛针对下岗工人、农民工和社会人员开展技术技能培训、技能鉴定等工作,近3年累计培训、鉴定认证近1万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学院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帮扶、帮带重庆、云南、贵州、云阳等地的10所学校高质量发展,还直接对口帮扶武隆后坪村等3个贫困村,通过各类物资、资源捐赠,改进了贫困地区的教育和文化现状。

扶贫有爱  脱贫有声

作为重庆高等职业院校派出的一名科技特派员及“三区科技人才”,我们应当坚持服务农业市场主体,通过对帮扶与技术服务手段,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从而产生示范与带动放大效应。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刘兰泉教授

真没想到,坡上荒了几十年的“洋桃树”能让我和邻居们走上致富路。我以后还要努力学习技术,多增加收入,让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天元乡万春村一社社员龚道廉

猕猴桃种植技术,特别是病害防治是限制产业发展的关键,学校“全天候”式的技术帮扶给我们发展野生猕猴桃产业吃下了“定心丸”。

——市教委天元乡工作组赖杨昊

数字见真情变化显不凡

开展“野生猕猴桃资源开发与产业发展”的专题培训10余场,全覆盖指导该乡的11个贫困村,支持组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7个(6个其他乡镇),帮扶种植专业大户及农业公司超过20个,培育出“万春牌”等野生猕猴桃品牌2个。

培育野生猕猴桃种苗繁育基地130亩,指导5个贫困村开发野生猕猴桃林地3100亩。

“一对一”培训帮扶辐射贫困户260余人次,帮助10个贫困家庭摆脱贫困。累计培训产业农民超过2000人,指导猕猴桃产业面积超过8000亩。(胡忠英 刘兰泉 李应  图片由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