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庆教育 > 中小学 >

珊瑚实验小学校制定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时间: 2020-11-30 | 责编: 杨锋

近日,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根据《重庆教育现代化2035》等相关文件精神,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校结合学校前期构建的“亲亲教育”软硬件环境,师生信息化能力水平,特制定2020-2022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

(一)学校概况

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校创办于1986年,是重庆市首批示范小学。建校以来,学校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多年不断地探索与发展中,学校形成了以珊瑚浦辉、珊瑚康恒、珊瑚中铁、珊瑚鲁能、南山珊瑚小学一体办学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学校秉承“珊瑚最红,孩子最亲”的办学理念,以亲近孩子成长需要为核心,构建并实施了“亲亲校园”、“亲亲课程”、“亲亲课堂”、“亲亲德育”、“亲亲团队”的“亲亲教育”体系,并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彰显科技特色的基础上,注重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先后获得了全国科技教育创新十佳学校、全国模范职工之家、重庆市首批人文校园示范校等荣誉称号,是全国文明校园,是国家教育部命名的全国现代技术教育实验学校,是重庆市智慧校园建设示范校;2014年的科技课题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学校现有71个教学班,学生近3239人,教职工206人,其中,中小学高级教师15人,重庆市特级教师5人,重庆市名师1人,市级骨干教师18人,区级骨干教师22人。

老师们以课题研究为依托,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将信息技术融入学科课堂教学之中,改变教与学的方式,课中的高效与快捷互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突破口,以提高课堂效率为最终目标。疫情期间,人人使用希沃软件、钉钉等在线教学,使用微课辅助教学,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混合式教学模式有了初步经验。

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问题与对策

1.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的难点

目前数字校园的建设在基础设施方面普遍存在滞后性:一方面是学校网络建设亟待加强,另一方面是学校空间设置不够合理。虽然大多数教室均已接入互联网,但是网络带宽难以满足师生方便快速获取信息的实际需求。另外,虽然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但是目前仍有大部分学校未实现无线网络的全覆盖,移动学习、移动教学、移动办公等无法顺利开展。在校园空间设置方面,空间尺度不协调、空间浪费严重、利用率低等问题较为突出,导致数字校园在建设中面临物理空间受限的难题,而空间多功能化将成为解决该难题的有效路径。

2.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的主要问题

(1)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教育信息化认识、教育信息化素养有待提高;

(2)教师群体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科学引导。缺乏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专业发展的意识。

3.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的工作思路

(1)加强宣传引领。从管理层到一线教师深入学习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到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是我国历史基础上实现新跨越的内在需求,顺应智能环境下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2)全员培训提升。根据教师信息应用能力现状,从多媒体教学、混合式学习、智慧学习等方面为切入点,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学生、数字校园的建设,建成“互联网+教育”的大平台。

三、实施规划方案:

(一)学校推进举措:

1.学校管理团队建设及培训(成员及工作安排等)

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工作领导小组由珊瑚实验小学谭劲任组长,负责整体的组织管理、总体协调;杨清萍书记、刘彦挺副校长、胡庆副校长任副组长,主要负责后勤管理及对参培教师的组织和管理;资源中心主任廖茂主要负责场地及设备管理。

2.学校培训团队建设及培训(成员及工作安排等)

培训团队学科负责人由各学科主任担任,主要负责各学科的组织管理、协调、落实、检测、资料收集等;学科培训组长由各学科种子教师担任,主要负责负责本学科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培训,培训调研、痛点解决、工作坊研讨等;信息技术保障员由信息技术教师(按学科落实)担任,负责对信息技术硬件及软件的维修,辅助种子教师解决各学科的软件学习、使用等,提供软件工具的推荐及工具学习方法的指导。

具体管理机制:

A.培训团队由分管教学副校长总体管理,教师发展中心、信息技术中心具体安排工作任务并进行专项考核。

B.培训方式主要以校本培训为主,采取线上专家课程推送、线下集中讲授、实际操作练习,教研组内研讨、教师相互交流等方式开展培训。

C.考核方式采取阶段性培训效果监测和年度终结性培训效果监测进行,培训考核结果与培团队教师绩效、评优、职称评定挂钩。

工作安排:

A.组建学校培训团队。建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为副组长,学科主任、信息技术骨干教师为核心成员的学校培训团队。

B.开展校本培训:设置政策理论、信息素养、培训能力、应用测评等课程模块。采取专家引领、经验分享、主题研讨、任务驱动和实践锻炼五位一体培训方式,重点提升其培训规划能力、课程开发能力、信息化教学指导能力和校本应用考核实施能力。

3.整校推进安排(按学期拟定)

学校的整体推进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全员培训及校本应用全员考核工作本着“立足应用、目标学习、全员参与”的原则,围绕目标、规划切实开展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支持教师参与各级各类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组织实施本校应用考核。

实施时间:2020年9月-2022年6月培训人数:共计205人,推进学科占比100%,培训教师占比100%  

2020年1-7月(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1.完成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前的教师调查;2.拟定推进能力提升工程2.0规划方案;3.组建学校信息化团队;4.遴选学校校本研修培训团队;5.启动学校信息化团队、学校校本研修培训团队、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骨干教师培训;6.启动学科教师培训(政策、形势、实施方案、明确培训主要内容)

2020年7-12月(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总结前期云课堂试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经验,提炼成果,在不同学科内开展经验交流,实现同伴互助。

2021年1-12月:开展校内各组的赛课、分工作坊研究如何有效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

2022年1-12月:继续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应用的融合实践,同时进行资料的汇总与总结提炼;

4.学校推进时与教学常规要求、教学展示、教学比赛、教研活动、特色发展、校本资源建设、校本课题研究、校本研修等常规工作结合起来拟定。

A示范校教师在线培训内容

我校以混合学习环境和教师应用需要为依据,基于本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在项目专家指导下选择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点范围,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组织教师基于诊断测评结论,在学校所选范围内确定四个微能力点,覆盖“四学维度”,展开研修,完成线下 5天+线上25学时的混合研修任务,生成高质量培训成果,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B专家进校指导培训内容

培训设计两次进校指导,分别针对学校信息化建设和教师校本研修实践应用开展现场诊断示范与针对性指导,确保培训实效。

C校本研修与实践应用活动安排

a.以活动促应用

本次培训采用坊校联合的形式,以“整校推进”研修为主,以区域学科工作坊研修为辅,结合项目的整体规划,预设校本研修活动促进学员实践应用。

b.结合个人实际情况,进行信息化教学创新的定位

D预期成果

a.微能力点实证材料

b.一份信息化教学创新课例资源包,要求:

(1)信息化教学创新课例资源包,含①教学设计、②教学课件/微课、③课堂实录、④微能力使用说明等内容;

(2)研磨的信息化教学创新课例需至少含2个教师所选信息技术微能力的使用。

E开展信息化教学创新听评课活动:

1.借助“移动听评课 APP”,教研组内循环听课。

2.以竞赛促应用

继教网联合重庆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适时组织形式多样的信息化教学创新竞赛,包括但不限于“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竞赛”“信息化教学创新说课比赛”“微课制作比赛”等,为教师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促进成果的集成与推广。

F工作坊研修活动安排

本次培训采用坊校联合的形式,以“整校推进”研修为主,以区域学科工作坊研修为辅,工作坊研修活动服务、配合“整校推进”培训的实施,旨在突破校本研修的局限性,促进发挥学科区域研修的专业优势,创新工作坊研修应用性成果的打磨、生成和分享机制,建立竞争学习机制,促进学员深度研修。

(二)校本应用考核

1.根据培训内容,教师提供课堂设计文稿,教学用的课件、微课(微视频)、家校合作案例以及跨学科活动案例等,通过开展学科技能竞赛,以学科组为单位全员参赛的方式进行,组内成员合理分工,相互协作共同进步,为获奖教师颁发荣誉证书,获奖作品将推荐至上以及参加比赛。

2.全体参培教师必须按照上级相关规定和网络研修时间节点完成相应网络研修和线下实践应用任务,培训结果与教师职称评定和年度考核等挂钩,凡未合格者或被上级通报影响学校考核的,一律按学校相关规章制度处理。

3.根据教育部三十个微能力点的检测标准及其它相关文件,制定适合本校的考评细则,以个人自评、教研组组评、学校核查的方式完成全体教师的合格性评测;在评测过程中,发现优秀教师的优秀案例,收集整理推广。

四、目标

学校目标

在培训管理实践中锻炼强化两支队伍;在“整校推进”培训管理与指导实践中,锻炼强化培训团队和学校管理团队两支队伍,生成可推广、借鉴的培训管理、指导经验;

构建信息化发展的工作机制;建立整校推进机制下全员参与的信息化教学应用新常态,建立以校为本的适应学校发展需求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模式。

生成一批信息技术与教学创新融合的本土资源;生成一批信息技术与教学创新融合的本土信息化教学资源,以及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经验和方法,建立精品资源库,引领区域信息化教学创新。

通过模式打造促进示范校发挥引领作用;引领示范校通过培训模式打造、培训成果提炼、交流经验等方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区域分批推进奠定良好基础。

培训总目标

培训总体目标概括为:“三提升两建构一全面”即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建构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建构整校推进混合式校本研修新模式;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学员目标

1.提升管理人员信息素养、技术人员信息素养、教师信息素养;

2.每位教师均能按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50学时以上的线上与线下混合培训学习;

3.每位管理人员或教师掌握3项以上能力点,并会熟练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4.每位教师结合“亲证”学习范式研究进行融合创新实践,并收集相关印证资料;

5.每位教师有一项以上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成果(应用安全、论文、课题、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