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庆教育 > 职业教育 >

八步交错策略-大足职业教育中心文化建设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徐其镁 罗在兵等 | 时间: 2020-09-24 | 责编: 杨锋

一、定主题:充满社会责任的办学理念

大足,“石刻之乡”“五金之乡”是孕育“精善文化”的丰厚土壤。大足五金铸铁技术精益求精,大足石刻石窟艺术精美绝伦,我们取其“精”;大足石刻雕像儒道佛三教合一,弘法至善,我们取其“善”,形成学校文化主题“精善”。学校坚持“惟精惟善”办学理念,恒念学业精进,事业完美;常思立德树人,修德至善。惟精惟精,从业惟精,精益求精;惟善惟善,做人惟善,止于至善。

二、序理念:凝练学校精神的一训三风

玲珑精致的大足五金,其每一项工艺都是古代工匠“精”的理解;博大精深的大足石刻,其每一尊佛像都有古代艺人“善”的表达。其“精”其“善”,折射出古代能工巧匠的人生感悟与生活智慧。学校着力挖掘大足石刻、龙水五金的教育价值,建构了完善的理念文化系统。学校坚持“惟精惟善”办学理念,“目标导向、服务至上”管理理念,“人人能成可塑之人、个个可为有用之才”育人理念,秉承“自强不息、锲而不舍”学校精神,践行“精技立业、善行天下”校训,形成“开放包容、务实向上”校风,“敬业厚生、重道重术”教风,“千锤百炼、至善至精”学风,弘扬精善文化,实施精善教育,打造文化品牌,达成“石刻文化传承基地、技能人称成长摇篮”办学目标。

三、造物态:融合自然的人文校园环境

走进仿宋校门,漫步菁菁校园,阳光和煦,绿树成荫,鲜花绽放,一派繁荣兴旺景象。校地宽阔舒畅,楼宇大气亮堂,运动场地标准适用,生活设施齐备够用。办公在至善楼,学习在惟精、惟善楼,实训在精技、精创、精工楼,生活在善美苑、善作居、善成居。徜徉校园,精善文化氤氲在花园中楼道旁,精善教育实施在活动中课堂上,毓秀岭浮雕,手绘墙奇观,创业街风景,以文化人,润物无声。

校园里,“毓秀岭”分三层建设,下层是反映大足社会发展状况、石刻艺术经典造像、学校发展历史的浮雕墙;中间层是林荫小道;顶层是供师生学习、休闲的长廊。将广植桃李,设喻钟灵毓秀,桃李满天下。花园里,用雅安石为材料,雕刻有名人书法字句的文化石散置花坛里,弥漫出了浓浓的文化味儿。用青石为材料,以一手握錾子、一手握锤子正在雕刻为造型,树立“精技立业,善行天下”校训主题雕塑,以翻开的书本为造型,树立“锲而不舍,自强不息”学校精神的主题雕塑。公共场地,建设有“赋文”“行理”“毓秀”三个广场,是学生们开展文娱活动的地方。赋文广场运用青石与瓷砖交错铺设地板,广场上建有文化墙景观,建有桂花林,装扮写有“桂花赋”的铁质灯箱,用于照明。行理广场运用花岗石与鹅卵石镶边铺设路面,建有紫藤萝休闲长廊、石质桌凳,为师生交流、学习、休闲提供环境优美的场所。师生合作制作完成的手绘涂鸦艺术墙,共有17幅,156平米长,自主创意,图文并茂展示《中职学生公约》八款内容,另外分别相配“爱国”“追梦”“求真”“孝亲”“守法”“向美”“担当”“向上”等8幅图画,特别配图“将来的你会感谢现在奋斗的你”。开办具有浓郁文艺气息的创客一条街,建设了石雕、根雕、剪纸、石画、陶艺、布艺、扎染、版画等八个工作室,吸引了师生的热情参与,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练“技”、习“艺”、传“道”,培养了一大批民间工艺传承人才。

环境文化的营造,对师生的“精善”品性要求主要聚焦到“追求上进”的积极心理、“涵养人文”的启智渴望、“知行合一”的自觉行动三个方面,以“石刻文化”为核心元素打造的精善主题学校文化在校园落地生根,伸手所及,放眼所望,时时、事事、处处都有洋溢着“精善”文化的光辉,全校师生的“精善”品性得到发展与彰显。

学校扎实开展文化建设工作,弘扬精善文化,培养技能人才,促进师生不断向真、向善、向美!我们的校园真美丽!

四、导行动:向上向善的教育实践活动

学校紧扣地域特色,挖掘教育因素,吮吸石刻文化乳液,汇聚五金文化精华,凝成学校精善文化。为弘扬精善文化,培养技能人才,精心组织,积极谋划,实施精善教育系列活动,取得了较突出的教育影响。

活动背景:办学过程中,弘扬“精善”主题文化,需要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理解、践行并传承。

活动目的:通过系列教育活动,推进教室、寝室、办公室、楼道、食堂等场地文化设施硬件建设,精细行为文化、精致环境文化、精工专业文化、精良质量文化,弘扬精善文化,培养技能人才。

活动开展:成立精善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成立活动工作小组,将文化建设提升到体现学校管理意图、实现育人目标的高度来看待;编制《精善文化读本》教辅读物,师生人手一册,积极创建系列教育活动开展的软硬环境;开展精善文化内涵宣讲,专家学者宣讲、语文教师宣讲、主题班会宣讲。

活动展示:第一是学校层面活动展示。建立激励机制,开展主题班会课、手抄报评比活动;开展三风建设征文、演讲比赛活动;开展“精善”文化传承师生作品展、知识竞赛;利用橱窗、展板,召开总结会的形式对活动进行总结奖励。第二是校企层面活动展示。鼓励学校师生走进企业,企业师傅走进课堂,校企双方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交流文化,实现“产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专业、岗位文化进课堂”文化建设愿景。第三是政府层面活动展示。政府主办,学校、科研院校、行业协会等单位组织承办的中国(重庆)·大足石刻“精善杯”石雕技能大赛,促成了精善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活动成果:伴随系列教育活动的开展,“精善”文化深入人心并广为传播,文化育人功效十分显著。近三年,学校培养了4000余名具有“精善”品性的合格中职毕业生,师生多人次在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中荣获表彰奖励。学校短训班学员谢廷见的作品《迎宾观音》荣获特等奖,重庆市总工会为他颁发了“五一”劳动勋章。学生吴贵荣获“优秀少年工匠”“大国工匠·职教之星”称号。

活动影响:学校形象得到提升,示范作用得到发挥,教育意义得到彰显,社会影响巨大,多家主流媒体对学校实施的精善教育作了专题报道。

五、化品性:润物无声的文化育人功能

实施精善主题特色教育,培养德技双馨技能人才,是大足职教中心一贯的办学主张。紧扣这一主张,学校通过实施职业素养提升工程、职业技能提升工程、职业能力创新工程等三项工程培育学生成为人文素养高、综合素质优、职业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大足技工”品牌。

实施职业素养提升工程。一是升级“精善”文化育人环境。独具特色的“精善”校园文化提档升级,实施“精善”文化进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实现校园全覆盖,提升全校师生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二是开展德育精细化管理研究。开展国家级课题研究,总结提炼研究成果,德育精细化管理实践经验在市内外中职学校推广交流。三是开设《中职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特色课程。组建研究团队,全面开展调研,搜集课程素材,编写特色教材,建设课程资源,在全校所有专业开设《中职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特色课程,在实践中修订完善课程内容,实现市内外推广交流。四是组织参加各类竞赛。以文明风采大赛为引领,组建学生社团,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演讲赛、征文赛、职业生涯规划竞赛等,以竞赛促成长,展示学生职业素养。

推进职业技能提升工程。一是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在试点基础上,实现100%专业对接企业,各专业组织实施“识岗、学岗、跟岗、顶岗”等技能实践活动。二是整体提升职业技能。通过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实现技能训练常态化,在职业能力测评、技能抽考、对口高考、职业技能鉴定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职业转换能力等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全面落实以赛促学。以市级技能大赛项目和规程为指导,落实“1+x”证书制度,每年举办“专业全覆盖、师生全覆盖”的校级技能大赛,承办区级技能大赛,参加市级、国家级技能大赛,承办全国“精善杯”石雕石刻技能邀请赛。

实施职业能力创新工程。一是举办精善讲坛。邀请优秀毕业生、创业能手、草根创业家等给学生分享创业经验,以贴近生活实际,分享成长经历等方式树立创新创业意识。二是建设创客孵化基地。以校内创客街为基础,逐年校外延伸组建创客工作室,以“大师引领、项目支撑、自主发展”为理念,孵化创新创业项目。三是培育大国工匠职教之星。学校团委牵头,精善雕刻公司、大师工作室为引领,制定职教之星培养对象遴选标准,以公司及工作室项目为支撑,培养对象参与项目研发与实施,为职教之星的成长提供实践机会。

近三年,学校各专业培养了4000余名具有“精善”品性的合格中职毕业生;组织学生参加关工委组织发起的读书活动,在征文、演讲比赛中斩金夺银,获得好评;编排节目参加艺术节活动、组队参加球类、体操类比赛多次荣获大奖。学校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六、彰特色:个性鲜明的职教服务供给

石刻家园故乡,濑溪长;职教儿女昂首挺胸,迎朝阳。翱翔知识金殿堂,比拼技能演武场。展我那双隐形的翅膀,飞向远方!

玲珑精致的大足五金,博大精深的大足石刻,其“精”其“善”,折射出古代能工巧匠的人生感悟与生活智慧。到重庆,不到大足,不算真正到了重庆;到大足,不到大足职教中心,不算真正到了大足。凡造访过大足职教中心的人们,深深地为其文化特色、办学特色所吸引,为其凸显的育人亮点喝彩!

一是植根地方土壤的文化主题“精善”。大足,“石刻之乡”“五金之乡”是孕育学校“精善文化”的丰厚土壤。大足五金铸铁技术精益求精,大足石刻石窟艺术精美绝伦,我们取其“精”;大足石刻雕像儒道佛三教合一,弘法至善,我们取其“善”,形成文化主题“精善”,梳理、凝练成“一训三风”,校训“精技立业、善行天下”,校风“开放包容、务实向上”,教风“敬业厚生、重道重术”,学风“千锤百炼、至善至精”。

二是开办弘扬文化的民间工艺专业。目前开办的石雕石刻专业为重庆唯一、西南少有、全国领先。培养模式为“大师授课、小班教学、工学交替、作品面市”。该专业被重庆市教委确定为首批特色专业,被教育部等三部委确定为第二批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

三是传播向上能量的校本文化书籍。编写出版校本教材,用之于教学,培养了大批技术技能人才。编写《学校理念文化读本》,人手一册,仔细读之,催生向上力量。编写出版《成长为站立的人——中职学生人文素养读本》,可读、可写、可学、可思,涵养身心,濡染思想,丰富情感,提振精神!

四是构建示范操作的文化建设体系。在《学校文化建设规划》框架下,编写《学校文化建设章程》,研制《理念文化识别系统》《视觉文化识别系统》《行为文化识别系统》《环境文化识别系统》,精心设计建设室外校园环境文化景观,示范操作室内环境文化建设,整个校园凸显“惟精惟善”办学理念,彰显“精之华、善之实”文化个性,形成了精善文化品牌。

“大足职教”是大足的一扇亮窗,承载着优质教育的期盼。“大足技工”是大足的一个品牌,浸润着精善文化的光辉。以文化人展示好形象,润物无声传播好声音,坚定不移抓好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工作,展示大足职教人文化强校的信心、诚心和决心!

学校借文化传承与创新东风,不断扬帆前进!

南山翡翠屏障,海棠香;职教儿女大步流星,走职场。开创人生大学堂,跻身职场精英行。展我那双隐形的翅膀,飞向远方!

七、铸品牌:社会认可的优质职教资源

大足石刻闻名遐迩,是重庆市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蕴含着宝贵的民间传统工艺——石雕石刻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元素。传承千年的大足石雕石刻技艺因传承方式陈旧、石雕企业弱小、石雕产业发展停滞不前,面临后继乏人的态势。

始于2008年,《技艺道融合:基于大足石刻的民间传统工艺专业产教融合建设探索实践》课题研究以传承石雕技艺、弘扬石刻文化为使命,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基本理念,担起破解石雕石刻新专业建设一系列问题的责任,有效变革传统家庭作坊式“师带徒”培养模式为“技艺道融合”培养石雕石刻专业人才,为推动大足石雕技艺传承模式改革,服务地方石雕产业转型升级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问题篇:万丈高楼从地起

石雕石刻新专业建设过程中,面临一系列问题:缺乏专业教学标准,需要边教学实践边研制;缺乏课程教学资源,先短期培训后学历教育,需要先编写讲义后开发出版教材;缺乏技艺传承师资,需要内部挖潜外部聘用,组建师资团队;缺乏实训实习基地,需要内部筹建外部征用,校企深度合作;新专业建设一切从零做起,从最基础的地方做起,也就是万丈高楼需要从地起。

措施篇:投石问路永向前

一是多维研究制定产教融合人培方案。二是多方借力建构课程体系、开发课程资源。三是多措并举组建专兼结合教师队伍。四是多样推动建设实训实习基地。校内建石雕石刻工坊,办实体企业公司成教学性、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引企入校、入企办学的方式将企业建成学生跟岗、顶岗实训基地和就业基地。

创新篇:一花独秀不是春

本课题研究成果具有三个方面的创新:一是开发了全国首个中职石雕石刻新专业。二是建构了“技艺道融合”民间工艺和民族文化传承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确定“雕刻”作为技术锤炼重点,以此确定课程设置及内容与要求;明确“代表作品”“精品”形象习染作为艺术鉴赏策略,强化学生人文知识积淀和人文情怀培育;弘扬“精善”文化作为精神传承境界。越来越多的师生认同、支持并选择自觉投入到民间工艺的学习和民族文化传承活动中,学校开办的创业街八个工作室石雕、根雕、剪纸、石画、陶艺、布艺、扎染、版画,就吸引了大量师生的热情参与,练“技”、习“艺”、传“道”。三是组建了全国唯一的大足石刻职业教育集团。

“技艺道融合”民间工艺和民族文化传承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

成效篇:万紫千红春满园

本课题研究成果的应用与推广,成效显著。2018年被教育部表彰为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展望未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改革创新、砥砺前行,石雕石刻专业建设再续新篇章,为传承民间技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再做新贡献。

八、传久远:走向未来的职教文化行动

未来,以习近平新时代文化建设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坚定“四个自信”,实施学校文化育人创新行动,遵循文以载道、育人为本、以文化人、彰显特色原则,采取凝练学校核心文化、精选优秀文化进校园、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策略,实施精善教育,打造文化品牌,推进精善文化提档升级建设工作,充分发挥精善校园文化高水平文化育人的整体功能。

通过深化精善教育课题研究,精善文化引领再提升,研制科学的文化建设方案,突出精善文化与行业文化、企业文化、岗位文化的高度融合。建设精善文化育人环境,环境育人功能再彰显,严格施行室内室外精善文化建设方案,优美文化环境,浓郁育人氛围,凸显环境育人功能。开展精善主题文化活动,以文育人作用再渗透,将精善文化理念全面渗透到学校管理、教学育人过程,凝成师生精善品性,培养德技兼修技能人才。展示精善文化建设成果,以文化人功效再多样,用影像、作品、媒体宣传、活动交流等形式展示文化建设成果,将精善文化品牌打造成为展示学校办学特色的一张名片,在全市中职学校产生示范作用,在市内外产生广泛影响。


图文来自大足职业教育中心

(执笔人:徐其镁、杨朝军、刘强、罗在兵、伍添泽、康道德、李再明、罗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