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庆教育 > 特别推荐 >

巴南区一所中学掀起的课改“后浪”

来源: 重庆日报 | 作者: 何霜 | 时间: 2020-09-10 | 责编: 杨锋

说到“课改”,不得不说一下课改的概念:课改全称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就是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向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与问题性”转变过程。它的主要任务是更新观念、转换思想、重建制度。而在重庆市巴南区,又一所中学“变法”成功。

木洞中学课改教师代表们

班级文化展示——木洞山歌

6月20日,是重庆市木洞中学的校园开放日。今年与以往有些不同,九点刚过,200多名准新生家长便早早在接待处排起了长龙。

“要是放在3年前,参加开放日的家长少得很,能有几十位就不得了,至于准新生家长,更是难见踪影。”学校负责招生的王主任又欣喜又感叹,“成绩好一点的,家庭条件好一点的,想方设法送孩子到外地。学校的新生名单里,通常找不到本地前50名学生的名字。小升初、初升高,每次都是净流出。连学校正常维持都吃力。”

然而,从去年起,学校开始扩招。今年,学校有400人的招生名额,比3年前翻了一番多,看样子还不够。

喜人景象,还得从木洞中学这所农村边远学校,在课改潮流中掀起的“后浪”说起。

内外交困

逼出的课改之路

5年前的木洞中学,是摆在刚组建的新班子面前的一个烫手的山芋。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和招生的激烈竞争,学校教学质量不断下滑,初中在小小的木洞片区落到中后,高中在巴南区就是垫底。

面对“生源比不赢名校,师资比不赢强校,体制比不赢私立校,规模急速萎缩弱化”的现实,学校生路只有一条,那就是突出重围。

“改变不了现实,就改变自己;教法不适应,就改变学法;没有精英,就服务普通群众。让课改把质量搞上去,筑巢引凤壮大木洞中学。”经过反复讨论,全体教职员工统一了思想。

木洞中学迈开了探索之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平民教育理念,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木洞中学所推崇,在此基础上他们与时俱进地提炼出具有未来思维的教育理念:“平民情怀,公能致远。”

如何找到契合木洞中学学情的课改样本?衡水中学、杜朗口中学、洋思中学……前前后后30多所,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学校负责人亲自或派人逐一拜访、求教。

踏破铁鞋,一年后之后苏派教育终于浮出水面。论证苏派“知能课堂”模式,教师团队分为两派。反对者担心,凭学生的基础和老师的现状,做不下来。坚持者认为,凡事要看到发展,做了来看。两派相持不下,一开始谁也说不服谁。

对未来,管理团队也拿不定;但有几个肯定。苏派课改面向全体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制特点,对于体现平民教育的思想、落实平民情怀公能致远的教育理念、达成多元智能发展的目标,具有优越条件,课改不但要搞,而且主张立马搞。

一年来的寻寻觅觅,披沙拣金,让校领导感触多多:“……改变是大,但不伤筋动骨,就走不出困境。木洞中学不能再弱,也弱不起!改革,有可能翻身;不改革,连可能都没有。”一席话语,把管理团队的认识统一起来,干部、教师深受鼓舞,纷纷签上自己的名字。

转变观念

卯足干劲蓄够势

苏派课改同任何课改一样,从改变老师的观念起步。但木洞中学一起步,阻力就来了。

学校领导用报告引领,作了一轮又一轮,老师们虽然神往渴望但总半信半疑。转到课改小组介绍四大体系,参加课改的24位老师开始抵触,像苏派课改这么复杂的程式,这么大的动作,没有经历过;由前台教变为后台导,把讲台让给学生,这个坎翻不过。

“啥!学生上课?老师这么辛辛苦苦讲都办不到,十几岁的娃儿难道比老师还行?”“苏派联盟是在作秀,现在假的多得很!”学校作了大量的工作,收效不大,教师们认为苏派是忽悠,是炒作,是天方夜谭。

闭门羹吃得不浅,后面怎能齐心协力推进?管理团队和课改小组更是在苦苦求索中渐渐弄明白,老师们不信,不是缘于理论,而是有悖于他们的经验,有逆于他们亲历的事实。既然这样,那何尝不用事实来逆转他们呢?

在捕捉和等待时机的企盼中,机会来了——浙江荷叶塘中学举办现场会。学校决定24位老师全员参加。出发前的会议上,学校负责人强调,要求不高但很特别:“把课改的问题准备好,去广泛接触老师学生,用最挑剔的目光、最细致的观察,自己去感受,得出结论。”

荷叶塘中学的三天,每一个老师都强烈地感知到自己的心理巨变。从惊讶到惊奇,从惊奇到震撼;从信服到佩服,从佩服到倾倒。激动的心情从没有停止过。有位老教师主动提出来,回校由她代表英语组上一节试验课,她要在课改中发挥组长的带头作用。

为了让老师们放下后顾之忧,一门心思投入,校长办公会决定,模式熟悉期间,学校不考核教学成绩,不但如此,还主动把责任揽过来:成功了,功劳是你们的;万一失败,学校和校长负责。模式头绪繁多,系统复杂,为了更有针对性,课改小组把“班组文化”“导学流程”“评价与激励”“生训”四大板块的培训分给不同的四个人。对课改的老师,考虑是摸着石头过河,不求一步到位,要求沿着“试水课”“汇报课”“合格课”“公开课”“观摩课”的顺序,层层推进,不停步不冒进。

木洞中学这艘曾经忐忑在港湾的小船,现在鼓帆启航,追赶潮头。

艰苦跋涉

众人划桨开大船

实操培训就是第一个拦路虎。苏派中心远在南京,他们的专家不能亲临学校培训,于是学校成立了由骨干教师王庆、田雪峰、张长勇、徐静、郑波、李远梅组成的攻关小组,负责对本校老师进行具体操作培训。为了达到效果,几位老师不断在线上请教专家,自主专研学习课改理念。为了讲好课,他们好多个夜晚对着摄像头独舞,找自己讲解的瑕疵,多次彩排后,四大板块培训师终于上线。

“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这个知道包含三个知能,旧知、新知和必知。三种知能的不同比例,就构成不同情况的学生。”概念多,空洞抽象,老师们听起来有些生涩,好在激情还在。

但主讲者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老师们便有些领悟。“第一类学生,新知和必知都具备,那是学霸,没有教的价值;第二类学生,必知齐备,那是尖子生,只需稍加指点;第三类学生,必知具有但不齐全,有漏洞要弥补,那是我们手中的优生;第四类学生,必知是零,需要从零开始,那是后进生;第五类学生,必知为零不说,旧知里面还有负能量,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都有问题,那是双差生。”老师们觉得课改小组讲的是大实话,自己曾经也分过等级,就仅仅按卷面成绩,远远欠缺深刻准确。

“对第三类学生,重在研究导学流程;对第四类学生,重在小组合作制的大力推广;对第五类学生,重在激励评价来双补。”“我们过去花费大量功夫,就在后三类学生身上;苏派课改的着力点,也是这三类学生。他们创立由四大板块组成的模式,是成功的典范,”课改小组顺势切入,“我们需要更新过去的教育观念,改变过去的教育行为和习惯。”教师们心里的弯彻底转过来了。

课改实操,木洞中学迈出三大步。第一步是动起来,依葫芦画瓢,抓手是日程和活动。生训版块,集合、跑操、礼仪、清洁、纪律、就餐、就寝……无所不包,课改办主任、体系负责人、年级主任、备课组长、学科老师,学生方面还有部长及以下的各职能部长、班长及以下的各职能班长、组长及以下的各职能组长,层级众多,都统一布置进日程,照单抓药。班组文化分为班级文化和小组文化,班名、班徽、班歌、教室布置等班级文化安排成展览活动,组名、组徽、组歌等小组文化安排成表演活动。

两个文化都全由班内或组内学生合作完成,发挥主动,体现个性,放飞心灵。最后评价奖励版块上阵助推,汇聚到“评价超市”,让学生享受付出与成功的欢乐。学生开始茫然不适;老师繁杂忙碌,难免畏难,课改小组勉励他们:“说的多了,学生就信了;信的多了,学生就做了;做的多了,效果就来了。”累了半期时间,虽然有的老师几至神经衰弱,但终于有了进步。

第二步是实起来,转化形似为神似,抓手是职责落实和专项训练。课改办拟定职责(要求和标准),交给四个板块贯彻实施,组织达标验收。比如,导学案的时间分配、内容选定、难易掌控的原则。比如,已经有了班组文化,怎样进一步内隐外显,变墙上文化桌上文化为言行文化心灵文化。而对象合学、领学、拓展的流程怎么组合这类复杂又暂无定论的问题,课改办设定几种情况,指定班级人员分头攻关。课改办大力组织老师的培训,不但学校组长进行,各板块负责人进行,还多次邀请联盟中心的专家亲自把脉;由初级班升格为中级班,最后是高级班;由概论到专论,由普遍技能到专项技能。对老师上课的要求,提升到合格课、公开课的层次,要求以学科为单位,推出三五节观摩课。生训版块,高密度培训学生:班组文化方面有通识培训,小组分享诊断,团队建设活动,组长论坛培训,解说员培训,墙面文化培训,小组建设培训;导学流程方面又课堂流程培训,合学培训,课堂巡查培训,小老师PK培训,导师制培训,传帮带培训;评价激励方面有学习培训,行规培训,多元评价培训,家校共建培训。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学生有了该做什么、怎么做的自觉,老师有了怎么做、为什么的自审。

第三步是升起来,用“拿来主义”,打造出木洞中学自己的课改,建立自己的操作规程。一年多时间,木洞中学课改的任务基本达成。正如校领导在总结报告所说,“传统课堂是老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改革后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而我们今天的课堂,算是课改的后浪——学生不但会自主学习,还会上台当老师教。”

木洞中学以平民思想人本思想为基础又融进传统、名人、农耕、长江、科技诸文化的平民文化陶冶学生,学生的言行更具有深厚的精神内涵,由落后农村典型的“胆怯、封闭、自卑、厌学”消极人格,变为“勇敢、开放、自信,乐学”的积极人格。小组有特色,班级有灵魂,无形的文化磁场,立德树人,陶冶着学生。

在多元智能的新质量观引领下,学校建成“三套四具”的评价激励体系。学习评价、行规评价、多元评价等三套体系,分别在年级、班级、小组三个层面施行;一日一记、一周一结、一月一评、一期一表彰这4种工具,从空间和时间上对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监督激励,达到自主管理。“学生想不进步都难,”有班主任感叹,“当了20多年班主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轻松过。”

准确定位出课堂教学的新样态。得出导学案有利于培养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但“等分时间固定学科顺序”完成导学案的效率不如“总包时间不固定学科顺序”的效率的结论。整合联盟“基础7分钟、要点25分钟、拓展8分钟,基础和要点各自分别开展合学和领学”的精神,执行“基础要点合为一个环节,只开展一次合学和领学”的结构。合学活动时间最初照搬,设定为5~8分钟,应用中发现假而不实,通过实验找到木洞学生的恰当值10~12分钟;领学活动最初是依次序每组开展,由于没有滤掉前面合学普遍解决了的内容,又常常挤掉了后面拓展及其点拨,结果是学生无趣老师帮不上忙,通过设定四个方案的对比实践,摸索出领学“不超过三组”的恰当值。

又是半年摸爬滚打,《木洞中学生训规程》《木洞中学班主文化建设规程》《木洞中学导学案、课堂流程规程》《木洞中学评价激励规程》四份文件,整整齐齐摆放在课改组长的办公桌上。

告别昨天

苦尽甘来开新篇

两易寒暑,时间转到了2019年10月29号和30号两天。

苏派课改联盟以“经验分享暨实操培训”为主题的大型研讨会在木洞中学举行。两年以前浙江荷叶塘中学现场会的情景,在木洞中学重现。“但这回‘惊奇’‘震撼’‘信服’‘佩服’‘倾倒’的不是我们,而是我们带给别人的。32节原汁原味的实作课,是我们带给的;8堂令人振奋的班组文化展示课,是我们提供的;英语领学培训课,是我们操刀的;小老师PK赛,是我们导演的;苏派课堂四大板块的现场交流和答疑,是我们版块负责人主持的;‘知能课堂,促我精彩人生’的年度颁奖典礼,是课改各部门协作展示的;《平民教育在困境中突围》的报告,是校领导作出的……一场课改的样板大餐从容推出,好戏连台,应接不暇。”木洞中学相关负责人表示。

其实,这场课改大餐之前,木洞中学已经多次烹饪“小鲜”。接受区内外、市内外、其他省市同行的参观,提供观摩,举办现场会。老师和学生一路经历改革过来,自然成竹在胸。

木洞中学课改的最大收获,是学生人格造就和综合素质提升。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每一个人在学校抬起头走路。学校践行苏派课改,让学生有应该做的事,有喜欢做的事,有擅长做的事。给学生营造与生活学习同等大的空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崭新的课堂模式,蕴含着关爱与尊重,保证学生主观能动性,解放思维禁锢;学生学习能力、思考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与过去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学生小杨,因为家长工作调动转离木洞中学,转学后变得沉默寡言。家长发现,以前没有在一起,孩子活泼开朗;现在住在一起了,孩子还像“丢了魂”。疑惑的家长拜托老师找孩子交流,原来是现在的学校生活沉闷枯燥,一天只读书。家长无奈,只好把孩子转回来。孩子重新欢快起来。

木洞中学课改,还促使一大批老师成长成熟起来。联盟内部,学校发展为联盟基地学校、西南地区窗口学校和示范学校,成为品牌。教育部门,在第二届教师基本功大赛上和名校老师同台竞技,分得一杯羹;六校联盟教学大赛上取得优先名次。开发出“北京游学”“签约实习”“长江鱼类资源研究”等教育教学教研项目。学校被评为“重庆市普通高中校本教研示范校”,学生社团被评为“重庆市优秀学生和社团”。足球队荣获重庆市2019校园足球联赛高中组二等奖,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

回顾木洞中学的课改。课改前,木洞中学在督导片区只能占三四位,课改后悄然上升,不知不觉稳居片区第一,进入巴南区第一梯队。今年首届课改班毕业,大获丰收,超额目标三分之一多,700分以上的尖子生达到20多人。最近,因为疫情开展网上教学,木洞中学仍然采用课改模式,结果疫情后的期末考试,初一总平均成绩居然超过其他学校20多分。在全面发展和多元智能的主题下,考试成绩只能算副产品了。

几年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在木洞中学成为现实。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木洞中学继承和发扬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吸收苏派课改精华;秉持“平民情怀,公能致远”的办学理念,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多元智能上发力,闯出了一所农村普通中学课改发展的新路。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巴南教育质量的总体提升,在全区教育系统“提质量、保平安、树形象”的行动中,木洞中学必将迈向新的高度。

何霜 图片由木洞中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