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庆教育 > 特别推荐 >

知名高校纷纷入渝,意在何为?

来源: 两江观察 | 作者: | 时间: 2020-08-31 | 责编: 杨锋

最近这一周,多所高校频频入渝,北大、湖大、川大纷纷来到了“雾都”,重庆与这些高校牵手合作,释放出积极信号。而高校入渝对重庆有什么积极影响,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重庆市人民政府与北京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图:北京大学官网

一、合作什么?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郝平的观点:“重庆区位优势突出、战略地位重要,近年来经济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干事创业氛围浓厚。”这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描述,也是众多高校入驻重庆的一大原因。

6月以来,已经至少有七所国内知名高校签约并入驻重庆,签约数量之多且如此频繁实属罕见,大多高校都看好重庆的发展前景。以下是已知的7所高校签约情况:

6月3日,重庆市人民政府与清华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6月8日,重庆市人民政府与上海交通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6月11日,重庆两江新区与中国药科大学共同签署《共建中国药科大学重庆研究院合作协议》;

7月17日,重庆两江新区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签署《共建哈工大重庆研究院合作协议》;

8月18日,重庆市人民政府与北京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8月19日,重庆两江新区与湖南大学签署合作协议;

8月25日,重庆市人民政府与四川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中国药科大学重庆研究院项目签约现场  张玮真 摄

从市校合作来看,多所高校均与重庆共建相关科研平台。比如,北京大学将在西部(重庆)科学城与重庆共建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科学中心;上海交大将在两江协同创新区建设上海交大重庆研究院;哈工大将在两江协同创新区与重庆共建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

此外,除了市校层面合作之外,重庆企业还与各个高校下属企业展开密切合作。比如,重庆两江产业集团与清华控股、健坤投资、紫光集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大等多所高校并不是第一次和重庆签约合作,而是重庆名副其实的“常客”,双方合作基础坚实。比如,对重庆有着特殊情感的上海交大和重庆此次签约属于是深度合作,因为在与两江新区合作共建上海交通大学重庆研究院之前,上海交通大学临近空间创新研发中心去年已在两江新区揭牌成立,填补了重庆在临近空间研究领域的空白。

两江新区 张坤琨 摄

从合作的具体内容来看,助推重庆“双一流”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交流培养等是重庆和国内知名高校合作的重点。比如,重庆和清华大学将立足清华大学科教资源优势和重庆发展实际,开展战略决策咨询;共同开展以智能化和生态文明为引领的科技创新,联合开展重大科学研究,推动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加强教育领域合作,助力重庆“双一流”建设,促进人才交流以及推动产学研合作等。

重庆作为国家现代制造业基地,产业基础扎实、门类齐全,近年来深入推动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科技创新,是众多高校,特别是理工科高校所看重的。

比如,上海交通大学重庆研究院聚焦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哈工大重庆研究院将结合重庆产业定位及发展方向,聚焦汽车、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智能化装备、网络空间安全、新材料、环境工程、航天技术等领域;湖南大学重庆研究院聚焦新能源动力系统与轻型特种发动机技术、车辆减振与缓冲新技术、新一代智能信息技术、智慧交通与出行体验创新设计等领域。

无论是新来重庆牵手合作,还是加大在渝战略布局,知名高校密集入渝的背后,都是基于合作共赢的初衷:高校能够拓宽办学范围、技术转化和创新应用,重庆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科技研究院有机材料半导体研究中心研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有机太阳能电池  钟志兵 摄

二、成效何在?

高校的品质决定城市的品位,高校的水平决定城市的高度。高校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更是人才摇篮、科技创新的源泉和精神文化的高地,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数据显示,2020年重庆拥有普通高等学校68所,其中有本科院校26所,高职专科院校42所,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但与头部的北京、武汉、广州等城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本科院校,不仅“双一流”学校偏少、层次结构不够优化,而且整体实力和水平偏低。显然,这与重庆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优秀人才是不匹配的,与重庆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科技创新中心是不匹配的。

实践证明,通过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弥补创新发展人才不足的短板,是一条可操作、效果明显的路径。2019年,重庆强势引进了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德国包豪斯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14所国内外知名高校,丰富了重庆创新资源。

今年年初,重庆公布《重庆市引进科技创新资源行动计划(2019—2022年)》,明确到2022年,累计引进100所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与重庆开展合作。同时,将设立高端研发机构、共建联合研发基地(中心)、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中心)或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机构、合作推动“双一流”建设、合作建设科技创新平台等列为五大重点任务。

近段时间以来,重庆频频引进国内知名高校,可以看作是对冲疫情影响,抢抓发展机遇,尽力把时间抢回来的具体行动。不难发现,重庆引智的目标和决心没有动摇。而这一切的背后,是重庆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建设经济圈、培育增长点的大布局。

联合微电子中心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的8吋先导特色工艺平台生产的180纳米硅光结构性工程批首片。张锦辉 摄

首先,对重庆来说,要在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就是要练好“内功”,增强本领,提升应对风险和挑战的能力。换而言之,引进高校资源,补足教育和创新上的短板,可以为重庆长远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其次,在建好经济圈的重点任务中,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科技创新中心被摆在重要位置,要形成科技创新中心,就要用足用好西部(重庆)科学城、两江协同创新区等平台,集聚创新要素,优化创新生态,激发创新活力,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发展一批优势产业。重庆科技创新中心的平台已建立,关键就是往里面“装东西”。吸引国内知名高校落户,就成为了重庆建设好、发挥好各类创新平台的“刚需”。

再者,在加快恢复性增长,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的过程中,重庆要抢抓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战略机遇,一手抓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升级,一手抓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经济新业态,培育新增长点,激发新动能。可以看到,重庆和国内知名高校的合作,不是简单地办学,而是把招才引智、创新研发、成果转化等一体化统筹推进,尤其是注重对接重庆产业创新发展的实际需求,既培育一大批创新人才队伍,又增强重庆创新发展的实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作为创新人才“摇篮”,高校的角色至关重要。国内知名高校加持,对国家中心城市重庆的发展无疑是极大的利好,要利用好引进高校的契机,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推动相关战略合作早落地、快见效。